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9:32:39作者:百科
[拼音]:kesi
[外文]:K'o-ssy
中国传统手工丝织品。以白色生丝作经线,五彩熟丝作纬线,用通经断纬工艺织造而成。缂,即织纬的意思。缂丝的织纬是运用很多竹叶状的小梭,按照经面上图稿的要求,局部挖织,变一色,换一梭,织造出花草、禽兽、楼阁等图案。此外,由于断纬和更换小梭的织法,使织出的图案具有正反两面相同的效果,并且使图案同素地以及图案不同色彩之间呈现断痕或小孔,当空照视,有如镂刻而成。因而古代又称刻丝、克丝。
中国通经断纬的织造技法由来已久。唐代以前,仅见于毛织品。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中出土一条唐代缂丝织带,上织有菱形图案。北宋,缂丝以定州(今河北省定县)为中心,大多用于画轴裱幅之首,或作书籍封面,传世的实物有“紫鸾鹊”等。南宋,缂丝产地南移至苏州、上海市松江一带,朱克柔等名家模仿织造名人书画,从而使缂丝成为著名的艺术欣赏品。朱克柔的“莲塘乳鸭图”(现藏上海博物院)、沈子蕃的“梅花寒鹊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都是珍品。明、清时期,缂丝的品种除图轴、佛像等欣赏品外,还有袍服、铺垫、椅披等日用品。明代定陵出土的明神宗缂丝衮服(天子礼服),工艺精细,每一公分内竟织造纬线100支。清代的缂丝作品,有的辅以刺绣、彩绘,如“九阳消寒图”、“释迦牟尼像”(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
中国缂丝现主要产于苏州市。缂丝的生产过程可分为牵经、上经、画样、摇线、织纬、整理等工序。织纬的技法主要有结(织造晕色图案)、环(织造有弧度轮廓的图案)、构(织造图案的轮廓)、戗(适宜于表现色彩渲染)、子母经(织造印钤)、盘梭、横门闩等。缂丝的品种有挂屏、屏风、册页、靠垫、台毯、封面、灯片、扇面、腰带等。20世纪以来,著名缂丝艺术家有沈金水、王茂仙等。沈金水曾在清末为宫廷织造龙袍,其代表作品有“金地牡丹屏”、“博古屏”。80年代,中年缂丝能手王金山、俞家荣创制了双面异色(正反两面图案相同而色彩不同)、双面三异(正反两面轮廓相同而图案、色彩、技法不同)的缂丝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