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航空救生设备

更新时间:2023-03-22 00:27:01作者:百科

航空救生设备

航空器飞行中发生紧急情况时,乘员用以离开航空器并安全救生的保障系统。也称逃生系统或应急离机设备。航空救生设备一般包括降落伞、弹射座椅、密闭救生装置和牵引救生装置。

降落伞

自1783年第一次气球载人飞行后,就产生了需要应急救生的问题。不久,欧洲一些飞行家开始研究降落伞。1797年,法国人A.J.加纳兰完成了人类第一次气球跳伞,降落伞遂逐渐成为早期的航空救生设备。1917年,德国首先把降落伞用于军用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800名气球观测员从失事的气球上跳伞获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降落伞已成为军用飞机必备的救生工具。

弹射座椅

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大,飞行员靠自己爬出座舱跳伞越感困难。德国于1938年首先试验了橡筋动力弹射座椅,但未获实用,后又研制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弹射座椅,装备了德国的军用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久,瑞典和德国又先后制成以火药为动力的弹射座椅,形成了弹道弹射座椅的雏形。战后英、美、苏各国积极发展弹射救生技术,弹射座椅迅速用于各种歼击机和轰炸机。此后,弹道弹射座椅日臻完善,到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以火箭为助推动力的火箭弹射座椅,实现了零高度-零速度救生能力,即飞机处于地面静止和水平姿态情况下的救生能力。60年代火箭弹射座椅逐渐取代了弹道弹射座椅。进入70年代,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座椅稳定系统、控制系统和救生伞等。现代弹射座椅已能达到飞机处于水平倒飞状态、速度278公里/时和高度61米的救生能力。70年代美国研制成功飞行弹射座椅,这种座椅装有动力和升力部件,弹射后可以操纵飞行约80公里的距离,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区域。

中国研制的HTY-4火箭弹射座椅

密闭救生装置

弹射座椅在高空高速条件下弹射时,飞行员将暴露于低压、低温、缺氧和高速气流环境中,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50年代中期,美、苏等国开展了高速高空弹射救生防护研究,提出了一些密闭式救生方案。实际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1)米格21战斗机的带离舱盖的半密闭式系统;

(2)B-58和XB-70轰炸机的密闭弹射座椅;

(3)F-111战斗机和B-1轰炸机的分离座舱。这些装置都为飞行员提供了不同程度的防护能力,但也存在构造复杂、低空救生能力差、成本高、重量大等缺点,因而未获广泛应用。

直升机救生设备

直升机的紧急救生设备发展缓慢。过去,直升机空中发生紧急情况,靠自旋下滑缓解事故危险,但效果不佳。武装直升机出现后,救生设备要求更为迫切。70年代中期出现向上牵引救生装置,这是第一种实用型直升机救生设备。

据统计,现代军用航空救生的成功率始终在80%上下。救生设备性能的改进未能使成功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是飞行员不能恰当掌握弹射时机,造成延误弹射,以致救生设备常常在其救生能力所不及的条件下开始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正在研究安全弹射指示仪表,以便在应急时向飞行员提供正确弹射时机的信息。

本文标签:航空救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