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7:37:39作者:百科
[拼音]:mianfang
[外文]:cotton spinning
把棉纤维加工成为棉纱、棉线的纺纱工艺过程。这一工艺过程也适用于纺制棉型化纤纱、中长纤维纱以及棉与其他纤维混纺纱等。棉织物服用性能产好,价格低廉,且棉纺工序比较简单,所以在纺织工业中占首要地位。
纺纱最初用手工,后来逐渐应用简单工具,如纺专、纺车。1758年出现罗拉式翼锭细纱机,1770年又出现珍妮细纱机,1774年创造出三滚筒梳理机,1779年发明了走锭细纱机,约在18世纪末叶,才有了并条机和粗纱机。棉纺工程的机械化是先从细纱机开始的,所以细纱机有时也称纺纱机。而细纱以前的工序,统称为前纺,包括开清棉、梳棉、并条、粗梳、粗纱等,依原棉的纤维长度,含杂和成纱品质要求等组成不同的前纺工艺;前纺加工之前,必须先进行原料选配。细纱以后的加工,有络筒、并纱、拈线、摇绞等。
依纺纱系统分为三类。
把原棉按长度、细度、强力等纤维性能以及产地、批号等,依纺纱要求进行选配,目的是合理利用原料,稳定质量,降低成本。
把原料按选配的比例从棉包中抓取出来,混和均匀,开松成小棉块和小棉束,除去部分杂质和疵点,然后集合成一定宽度、厚度或重量的棉层,卷绕成棉卷。开清棉是用开清棉联合机的一系列机械来完成,包括从棉包中抓取棉块的抓棉机,初步进行开松并混和的各种开棉机、混棉机、以及进一步开松和清洁原棉的清棉机(见开清机械)等。清棉机可安装成卷装置以制成棉卷供应梳棉机;也可不装成卷装置,直接以散状纤维块、纤维束用管道气流输送并分配给若干台梳棉机,后者称为清梳联合机。
梳棉机把纤维块或纤维束用针齿表面分梳成为单纤维状态,同时除去较细小的或粘附在纤维上的杂质疵点,也除去一部分短绒,最后制成棉条输出。梳棉机输出的棉条,俗称生条,有规律地堆放在条筒中。生条中含有不超过0.1%的极少量杂质,纤维大部分呈弯钩状。
在废棉纺中,采用罗拉梳理机,把输出的棉网,按纱支要求,通过分条机构分成窄条,经搓皮板搓拈,然后在细纱机上直接纺成细纱。这种纱有松软、毛茸多的特点,但强力较低,适宜于制棉毯等产品。
把20根左右生条经牵伸、并合制成小棉卷,这个过程称为精梳准备工序。把小棉卷喂入精梳机,利用不同的针排分别对纤维的两端进行梳理,斜去短纤维和杂质,制成精梳棉条。经过精梳的棉条,纤维整齐度和洁净度好,能纺制品质良好、号数较细的精梳棉纱。
为了纺制均匀且强力较高的细纱,把6~8根棉条并列喂入罗拉式并条机,经牵伸把棉条拉细并汇集成一根棉条,圈入条筒。棉条的并合使条干和结构都获得改善,制成更均匀的棉条。在牵伸过程中利用纤维间的摩擦力使纤维伸直平行,尤其要使梳棉棉条中的弯钩状纤维伸直平行。并条工序一般有2~4道。并条制得的棉条俗称熟条,其粗细与生条相似,但结构有差异。由于并条时将几根棉条并列喂入,所以有混和作用。以不同的纤维条按规定比例在并条机上混和,称为条子混和,简称混条。
把熟条牵伸拉细,加以合适的拈回,使须条稍为拈紧,绕在筒管上制成粗纱,以供细纱机纺纱用。
是纺成纱的最后工序。把喂入的粗纱拉细成所需细度的须条,然后加拈、卷绕成细纱。细纱的强力、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质应符合以后加工和产品的要求。(见彩图)
早期的棉纺工序较多,以普梳为例:开清棉有开棉1道、清棉2道,并条为3~4道,粗纱有2~4道,加上细纱 1道总共有11~12道之多。现在由于细纱机牵伸机构的改进,牵伸倍数大大增加,喂入细纱机的粗纱可以较粗,因此粗纱机的道数可以减少。同样,粗纱机牵伸机构的改进,减少了粗纱道数;并条机牵伸机构的改进,加强了纤维的平行伸直作用,使并条道数减少。开清棉联合加强了均匀作用,使开棉、清棉合成为一道。因此,现在普梳系统一般仅用6道工序。
细纱机纺成的棉纱都卷绕在细纱管上,称为管纱,也可以卷绕在纬纱管上,直接供织机使用,称为直接纬纱。管纱经络筒工序绕成直径大的筒子纱。筒子纱可以供机织、针织和编织用,也可以直接出售。根据纱的用途不同,筒子纱有的摇成绞纱,经小包机打成小包,再打成大包,称为件纱。有的则将二根纱先并列绕成并纱筒子,然后在拈线机上拈成股线,必要时再经过烧毛。股线还可多根并合复拈成较粗的缆线。
在棉纺机械上纺化学纤维或化学纤维与棉等其他纤维混纺,以及纺制包芯纱、包缠纱等各种花式纱线,已成为棉纺发展的重要方面。
开清梳联合,能进一步简化工艺流程,节约能源,提高劳动生产率。近代,由于机械和电子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各类机械的精度、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如自动控制,自调匀整,自动或半自动落纱等的应用,提高了棉纺工业的水平。
20世纪中叶以前,棉纺工艺的改革进展不快。50年代以后,开始了自由端纺纱的研究,有转杯纺纱、静电纺纱等多种。60年代至70年代,新型纺纱层出不穷,促进了加拈方法和对机件的进一步研究。无拈纺纱的粘合成纱方法,也在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