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7:19:48作者:百科
[拼音]:Laite
[外文]: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美国建筑大师。1867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曾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但成绩平平,差3个月毕业,即离校去芝加哥进入建筑界。深受建筑师D.阿特勒和L.沙利文的影响。1893年创立事务所,直至去世,共设计出800 余座建筑物,其中建成的约 400处。1959年4月9日卒于美国菲尼克斯。
住宅建筑赖特的作品约有四分之三是住宅。1901~1909年,他以“草原住宅”显示出革新的胆识和卓越的才能。这种住宅不设阁楼和地下室,低层高,深壁炉,小卧室,缓坡屋顶,大出檐。底层除了辅助房间外,形成一个大空间,屏隔为读书、就餐、会客等不同空间。外部造型突出水平起伏,与草原韵律相呼应,建筑尽量利用当地材料。这比当时流行的住宅适用、合理和经济。当时,美国自国外涌入大量移民,经济危机频仍,社会剧烈动荡,与自然相融合的草原住宅颇能满足一些中产者对平静单纯生活的憧憬,赖特因之声誉鹊起。罗比住宅(1908)和威利茨住宅(1902)是赖特这方面的代表作。罗比住宅紧靠闹市,重叠的水平形体有韵律地交错着,坡顶出挑很大。威利茨住宅的平面是民间常用的十字形,风格也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流风所及,美国中西部出现不少类似住宅,在建筑界形成草原学派。
1936年的“美国人住宅”是赖特试图解决美国人居住问题的另一次尝试。同“草原住宅”相比,这种建筑多靠近街道一侧,结构紧凑,尽可能扩大内院面积。不讲究进餐和宴客,因而只是在起居室靠厨房处放一张餐桌。采用2×4英寸模数格网组装预制镶嵌木板墙,不加油漆粉刷和其他装饰。没有汽车库,只设车棚。这些作法旨在鼓励户主自己动手建造房屋。新闻记者H.雅各布斯的住宅(1937)即为一例:面积124.5平方米,造价5500美元。此时,美国刚经历过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这种住宅符合当时中产者对生活上精神上属于个人的小天地的要求。赖特于1939年设计了低造价预制装配式四户三层公寓,用地省,密度高。1956~1958年又设计出四种预制装配式住宅。赖特设计的住宅中最负盛名的是流水别墅。其他有突出特征的,还有六边形格网模数的P.汉纳住宅(1936)和以大小圆鼓形房间组成的R.杰斯特的适应沙漠气候的住宅(1938)等。
广亩城市赖特目睹资本主义城市化的阴暗面,他在1932年写的《正在消失的城市》一书中提出“广亩城市”的纲要。所谓广亩城市即带有田园风味的城市,1935年做成模型在纽约展出。 1911年建的东塔里埃辛住宅,1938年建的西塔里埃辛冬季营地,1938~1954年建的佛罗里达南方大学和1936~1946年建的约翰逊公司总部大楼等建筑的设计,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片断试验。
“东塔里埃辛”是赖特的老家,在那里绿树丛中隐蔽着一座恬静的庭院,房屋环绕着低而长的屋檐,既和外界隔绝,又融合在大自然之中。“西塔里埃辛”是暴露在沙漠中的游牧部落帐幕,舒展蔓延,乱石墙垛犬牙交错,粗犷豪放。这两处都是生活、劳动、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场所,可算广亩城市的意境写照。
约翰逊公司是一家制蜡企业,当地居民全属约翰逊家族。企业为家族所有,实行家长制管理。赖特设计的公司总部大楼,整体布局是封闭式的,意在避免同外界接触。内有演出场所、餐厅、电影厅、运动场等,而以办公用大空间最为著名。这个空间的柱高7.3米,上粗下细,亭亭玉立,上面是圆形平板组成有似睡莲浮叶的天花,平板间为细玻璃管作成的波纹状天窗,新颖夺目。
1952年,赖特设计建成的普赖斯大楼(图1),他自称体现了广亩城市的又一个特征。大楼所在地巴特尔斯维尔是个小城镇,到1960年还只有27000人。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反映了手工作坊时代作场和住处的混合。塔楼17层,外观别致,垂直线条和水平线条相间,体形凹凸交错,完全不同于城市中那些方匣子般的高层建筑。
其他作品1906年建造的联合教堂显示出赖特的创新精神。这里没有用常见的象征性的尖塔和陡坡顶。他认为这样的象征太像文字。他认为教堂应作为公众集会和游乐的场所。因此,他设计了这座平屋顶建筑。由于投资少,现浇混凝土内外墙面均未修饰。教堂形状为正立方体,四周边长、高度都相等,以节省模板。赖特着意处理好内部空间,力图打破匣子般的感觉。
1922年建成的日本东京帝国饭店以经受住1923年东京大地震的考验而闻名于世。他对抗震措施,从轻型屋顶到混凝土灌注浅而密的桩基,乃至管弯接,都经过仔细考虑。建筑略带“和风”,反映出赖特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有机建筑的风格。
1943年开始设计,到赖特去世后才建成的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图2)是他的最后杰作,也是在他所厌恶的闹市建造的惟一规模较大的建筑。他不考虑建筑同周围环境──纽约第五街协调,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展览廊长约0.41公里,由顶层盘旋而下,巨大的玻璃穹顶覆盖着通天中庭,形成连续而有变化的整体和局部统一的空间,取代了各个独立展览室串连的传统方式。这座建筑在功能上曾引起一些美术馆管理专家的非议,但赖特坚持个人的观点。此馆专供抽象派绘画展览之用,施工极为复杂。
有机建筑理论赖特在1901年题为《机器的艺术和工艺》的报告,以及1908年和1914年两次题为《为了建筑》的报告中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他一生的全部著作和实践都以此为核心。1953年,他给建筑上使用的“有机”一语下的定义是:“有机的,指的是统一体;也许用完整的或本质的更好些。”他认为:“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的必要的领域”,“象民间传说和民歌那样产生出来的房屋比不自然的学院派头更有研究价值。”
赖特曾于1918年访问中国。他极推崇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常引用《道德经》中“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来阐述他的空间概念。
他的作品见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