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9:06:47作者:百科知识库
白腰文鸟(学名:Lonchura striata,英文名:White-rumped Munia)是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俗名:白丽鸟、禾谷、十姊妹、十姐妹、算命鸟,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常十余只一起,栖息于旧巢中,故有十姐妹之称。体长约11mm。腰白,腹部皮黄白。背上有白色纵纹,下体具细小的皮黄色鳞状斑及细纹。性喧闹吵嚷,结小群生活。习性似其他文鸟。白腰文鸟种群数较丰富。在谷物成熟期间,常成群飞到农田啄食谷物。
中文学名:白腰文鸟
拉丁学名:Lonchura striata
英文俗名:White-rumped Munia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文鸟属(Lonchur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3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中等体型(11厘米)的文鸟。上体深褐,特征为具尖形的黑色尾,腰白,腹部皮黄白。背上有白色纵纹,下体具细小的皮黄色鳞状斑及细纹。
白腰文鸟雌雄外形差异不大,可根据鸣声和性行为的姿态加以判断。雄鸟鸣声为“Pee-e-,Pee-e-”,雌鸟为“dzi-dzi-dzi”。
亚成鸟色较淡,腰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活泼的颤鸣及颤音prrrit。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斑文鸟(右)和白腰文鸟(左)。作者:远山-50。2011年2月。陕西。白腰文鸟常常和其他文鸟如斑文鸟混群。但白腰文鸟具有显著的白腰、白腹的特点。
分布于华南各省、云南西部和南部、广东、海南岛等地,为留鸟。可以人工繁殖,且已培养出许多外观美丽的新品种。白腰文鸟属于观形为主、听鸣音为辅的小型观赏鸟。
白腰文鸟亚种swinhoei见于中国南方大部地区包括台湾;subsquamicollis于云南及台湾的热带区。地方性常见于低海拔的林缘、次生灌丛、农田及花园,高可至海拔1600米。
为中国南方广大地区较常见的留鸟。
性喧闹吵嚷,结小群生活。习性似其他文鸟。
白腰文鸟常见于平原及山脚,少见于高山。村庄附近的树丛和稻田中最普遍,溪边和池塘边的灌木或竹林间及山上的针叶树或高草中也可见到。
常呈家族群活动,全家十余只一起,栖息于旧巢中,故有十姐妹之称。
食性野生白腰文鸟以植物种子为主食,特别喜欢稻谷。在夏季也吃一些昆虫和未熟的谷穗、草穗。
通常活动于草丛,稻田中,在榕树、相思树等上筑巢,以草叶编织成球状鸟巢。
每年4~10月产卵,营巢于竹丛、灌木丛和较高的针、阔叶树上。巢呈曲颈瓶状,用竹叶、松针、干草等购成,侧面有突出的、呈颈状的出入口。每窝4~7枚纯白色蛋,雌雄亲鸟交替抱窝。孵化期14天,育雏期22天左右。
据资料记载,日本在江户时代由中国输入原种,培育了几个新品种。白色十姐妹,全身纯白、嘴肉红色、眼黑色;三色十姐妹,体白色,有茶褐色和黑褐色斑纹;文十姐妹,全体白色,背部中央有一黑褐色“文”字;茶花十姐妹全身茶褐色;菊顶十姐妹头顶有菊状冠;卷毛十姐妹,胸、背部有卷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