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褐胸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8:34:36作者:百科知识库

褐胸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褐胸山鹧鸪的图片

褐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英文名:Bar-backed 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

褐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多见于平原和低山的常绿森林和竹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丹那沙林。

中文学名:褐胸山鹧鸪

拉丁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英文俗名:Bar-backed Partridge

命名作者:Blyth, 1855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山鹧鸪属(Arborophila)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褐胸山鹧鸪 褐胸山鹧鸪褐胸山鹧鸪雄鸟体长22厘米,体重310克;雌鸟体长23厘米,体重220—275克。前额皮黄白色,头顶橄榄褐色。眼部的裸皮鲜红色,有一条宽阔的皮黄白色眉纹一直延伸到颈的侧部。上体亮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颏、颊、喉等皮黄白色或白色。胸和两胁淡褐皮黄色,两胁还具白色和黑色斑点。腹部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腿、脚淡红色。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部,东南亚。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景东、思茅、西双版纳等地,也曾见于广西瑶山。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和印度。

生活习性

褐胸山鹧鸪 褐胸山鹧鸪褐胸山鹧鸪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常绿阔叶林中,也见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竹林与灌丛中,但比较喜欢常绿森林。性情较为宁静,也善于藏匿。叫声为单调的喉音,发展为一高一低的双哨音ti-hu, ti-hu, ti-hu……音量音频不变。配偶对唱时加上kew, kew, kew……的叫声。

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果实为食,也吃直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螺类。

繁殖期5-6月。营巢于森林或竹林中地上凹坑内。卵的大小据Harington得到的一窝4枚卵的测量为36.8×28.4mm-37.6×28.5mm。

亚种分化

褐胸山鹧鸪指名亚种(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brunneopect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丹那沙林。

保护现状

褐胸山鹧鸪 褐胸山鹧鸪褐胸山鹧鸪至今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要尽快将该珍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名单中,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