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褐鲣鸟的分类地位、分类地位、保护现状、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地理分布、致危因素

更新时间:2023-02-08 18:31:58作者:百科知识库

褐鲣鸟的分类地位、分类地位、保护现状、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地理分布、致危因素 褐鲣鸟的图片

褐鲣鸟(学名:Sula leucogaster,英文名:Brown Booby)是鲣鸟科鲣鸟属的鸟类。

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褐鲣鸟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产于西沙群岛。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

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

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

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褐鲣鸟

拉丁学名:Sula leucogaster

英文俗名:Brown Booby

命名作者:Boddaert, 1783

中文目名:鲣鸟目(Suliformes)

中文科名:鲣鸟科(Sulidae)

中文属名:鲣鸟属(Sula)

繁殖区:热带海洋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28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分类地位

中文正名:褐鲣鸟

拉丁学名:Sula leucogaster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Boddaert, 1783)

中文俗名: 白腹鲣鸟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鸟纲 Aves →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 突胸总目 Carinatae →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 鲣鸟科 Sulidae → 鲣鸟属 Sula → 褐鲣鸟 Sula leucogaster

保护现状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褐鲣鸟 褐鲣鸟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外形特征

游禽。大型的海鸟,身体粗壮而细长,呈流线型,体长为64~74厘米,但身体各部位的颜色与红脚鲣鸟完全不同。它的嘴为黄色,十分粗壮,长直而尖,近似圆锥形。嘴的基部的内侧和眼睛周围都有裸露的皮肤,雌鸟为黄色,雄鸟为淡蓝色。头部、颈部、胸部和整个上体为黑褐色。胸部以下包括翼下的覆羽和尾下的覆羽为白色。翅膀窄、尖而长,上面为黑褐色,下面

虹膜-灰色;嘴-成鸟黄色,幼鸟灰色;脚-黄绿色。

叫声:海上无声。在巢时发出嗷叫声、呱呱叫声及嘶嘶叫声。

生活环境

褐鲣鸟主要为留鸟,营巢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以及海岸的岩石上,巢多筑于悬崖边的地面上,有时也营巢于小块灌丛间或珊瑚岛上

褐鲣鸟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中的岛屿和海岸,有时亦出现于海湾、港口及河口地带。

生活习性

常成群生活,飞翔能力很强,常常在鼓翼飞行一段距离之后又继续滑翔,两种方式交错进行。也善于游泳和潜水,休息时或是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或是站立在岸边岩石上。性情较为大胆,叫声响亮而粗犷。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也吃乌贼和甲壳动物等。觅食方式主要是通过潜水,常常一边游泳一边不时地潜入水中追捕鱼群,有时也通过在海面上空飞翔、发现猎物后则双翅往后一收,突然俯冲扎入水中,再潜水追捕猎物,有时在海上追踪猎物达数百公里之远。

褐鲣鸟主要为留鸟,营巢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以及海岸的岩石上,巢多筑于悬崖边的地面上,有时也营巢于小块灌丛间或珊瑚岛上。常成群在一起构成松散的巢群,通常2-3个巢在一起,相距很近。巢由树枝和干草构成。求偶时雄鸟和雌鸟各衔一根树枝放在脚上,彼此面对面地站着,然后用颈部互相缠绕。每窝产卵2枚,偶尔为3枚。颜色为淡绿色或淡蓝色。卵的大小为61×40毫米。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 褐鲣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及其岛屿上,全世界共有5个亚

褐鲣鸟 褐鲣鸟种,我国仅有1个亚种,即西沙亚种,主要产于西沙群岛,偶尔还见于台湾淡水、兰屿和基隆通往澎佳屿的航道上,以及海南、上海、山东青岛等地。

主要分布省份:浙江 山东 海南 台湾 香港 广东 福建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 尖峰岭保护区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五指山 吊罗山

分布状况:繁殖于西沙群岛及台湾兰屿岛。于中国南海为地区性常见鸟,自上海至海南岛的沿海偶有记录。

致危因素

● 作为食物被捕猎: 当地人捕捉成鸟和盗取鸟卵,是褐鲣鸟的致危因素。

褐鲣鸟过去在我国东南沿海及西沙群岛、海南岛等地是较为容易见到的,但由于人类的猎杀、拾卵等原因,致使数量减少,现在已经难以见到。

本文标签: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