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8:20:33作者:百科知识库
戈氏岩鹀(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英文名:Godlewski’s Bunting)是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灰眉子、灰眉雀。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内蒙古、青海、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喜干燥而多岩石的丘陵山坡及近森林而多灌丛的沟壑深谷,也于农耕地。戈氏岩鹀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注:有些著者将此种作为灰眉岩鹀亚种处理(参见郑作新, 1994)。注意与灰眉岩鹀、三道眉草鹀的区别辨识。
中文学名:戈氏岩鹀
拉丁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英文俗名:Godlewski’s Bunting
命名作者:Taczanowski, 187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鹀科(Emberizidae)
中文属名:鹀属(Emberiza)
繁殖区:古北界 : c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0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体大(17厘米)的鹀。似灰眉岩鹀但头部灰色较重,侧冠纹栗色而非黑色。雌鸟似雄鸟但色淡。
各亚种有异,南方的亚种yunnanensis较指名亚种色深且多棕色,最靠西的亚种decolorata色彩最淡。
幼鸟:头、上背及胸具黑色纵纹--野外与三道眉草鹀幼鸟几乎无区别。
虹膜—深褐;嘴—蓝灰;脚—粉褐色。
叫声:鸣声多变且似灰眉岩鹀,但由更高音的tsitt音节导出。叫声为细而拖长的tzii及生硬的pettpett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戈氏岩鹀戈氏岩鹀与灰眉岩鹀的区别:戈氏岩鹀的侧冠纹为栗色,灰眉岩鹀的侧冠纹为黑色;戈氏岩鹀广泛分布于国内,而灰眉岩鹀仅分布于新疆、西藏等地。——注意:郑光美著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将灰眉岩鹀(Emberiza cia)命名为淡灰眉岩鹀,而将本种戈氏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命名为灰眉岩鹀。
戈氏岩鹀与三道眉草鹀的区别:戈氏岩鹀的顶冠纹为灰色,而三道眉草鹀的耳斑粗大。
灰眉岩鹀:雄鸟 三道眉草鹀:雄鸟非繁殖羽分布范围:具独特扩散方式的种类,分布于阿尔泰山,俄罗斯的外贝加尔 ,蒙古,中国北部、中部及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越冬在缅甸东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在新疆极西部天山山麓地带及塔里木盆地的西缘(decolorata);西藏东南部、青海南部及四川西部(khamensis);青海西部、甘肃、宁夏及内蒙古西部(godlewskii);云南北部、西藏极东南部至四川中部(yunnanensis);四川北部及东部直至黑龙江南部(omissa包括styani)。亚种godlewskii及yunanensis冬季部分地南迁。
喜干燥而多岩石的丘陵山坡及近森林而多灌丛的沟壑深谷,也于农耕地。
戈氏岩鹀新疆亚种(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decolorata)。分布于塔什干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罗斯Nargn,Turkestan。
戈氏岩鹀甘青亚种(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godlewskii)。分布于俄罗斯、印度、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宁夏、祁连山东部、甘肃、青海、西抵黄河上游、青海湖以南山脉、金沙江上游、西藏、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戈氏岩鹀青藏亚种(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kham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四川、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澜沧江上游的杂楚河。
戈氏岩鹀华北亚种(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omiss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川、湖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秦岭。
戈氏岩鹀北疆亚种(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par)。分布于俄罗斯、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Transcapia,USSR。
戈氏岩鹀阿里亚种(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stracheyi)。分布于阿富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Kumaon。
戈氏岩鹀四川亚种(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styan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松潘。
戈氏岩鹀西南亚种(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 yunnanensis)。分布于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