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细嘴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记录、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7:54:02作者:百科知识库

细嘴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记录、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细嘴鸥的图片

细嘴鸥(学名:Chroicocephalus genei,英文名:Slender-billed Gull)是鸥科彩头鸥属的鸟类。

细嘴鸥(学名:Larus genei,英文名:Slender-billed Gull)是鸻形目鸥科鸥属中的一种中型的鸥。体型和羽色与未成年或冬季的红嘴鸥相似。野外特征是额低,下体带有粉红色,颈、嘴、尾均长;肩、背和翅的上表面浅灰色;冬季在耳羽区有不清晰的喑色斑。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冬季至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并远及澳大利亚,在亚洲偶见。喜潮间滩涂及沙滩,常结大群活动。国内非常罕见。

中文学名:细嘴鸥

拉丁学名:Chroicocephalus genei

英文俗名:Slender-billed Gull

命名作者:Brème, 183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彩头鸥属(Chroicocephalus)

繁殖区:古北界 : sw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2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细嘴鸥 细嘴鸥 细嘴鸥有的特征随着生长期和换羽有变化 细嘴鸥有的特征随着生长期和换羽有变化

体略小(42厘米)的鸥。

特征为红色的嘴纤细,脚红,下体偏粉红。飞行时初级飞羽白而羽端黑色。侧看颈部短粗,头前倾而下斜。

非繁殖期的鸟耳上具灰点。

第一冬的鸟(亚成鸟):嘴橘黄色,眼先及耳后具黑色小斑。翼略具褐色杂斑,尾具黑色次端横带。

虹膜-黄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叫声带鼻音;比红嘴鸥叫声深沉。

细嘴鸥:繁殖羽 细嘴鸥:繁殖羽 细嘴鸥:下体偏粉红 细嘴鸥:下体偏粉红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细嘴鸥与红嘴鸥越冬鸟的区别:

(1)细嘴鸥耳上深色点斑模糊,嘴端无黑色,嘴纤细,颈较僵硬,嘴及腿的橘黄色较深。飞行时颈及尾显长,弓背。

(2)细嘴鸥虹膜黄色,红嘴鸥虹膜褐色。

红嘴鸥:亚成鸟 红嘴鸥:亚成鸟 细嘴鸥:亚成鸟 细嘴鸥:亚成鸟

地理分布

细嘴鸥:地理分布图 细嘴鸥:地理分布图

中国国内偶见于云南(大理、洱海)、香港;在中国国外繁殖于自地中海西部经黑海、里海,东至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在欧洲南部、西非、北非、红海、波斯湾等地越冬;偶见于尼泊尔、泰国,甚至日本。

鸟类记录

何芬奇拍到的细嘴鸥,百年来内地首次发现 何芬奇拍到的细嘴鸥,百年来内地首次发现

细嘴鸥是中国偶见的冬候鸟,仅于1901年3月和1906年2月在云南洱海和大理地区谷地有过二次采获记录;香港在1991年2月、1992年4月、1993年2月有过3次见到记录;此外,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在青海和河北海滨有过几次未发表的记录。中国国内未发现有馆藏标本。

2012年11月29日,中国著名鸟类学家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之一)等人在四川成都乐山做水鸟湿地考察,发现了中国内地十分罕见的细嘴鸥。

生活习性

细嘴鸥 细嘴鸥

细嘴鸥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咸水湖泊和沿海沼泽地带,有时偶尔也到内陆平原荒漠地带的淡水湖泊;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大群。飞行敏捷而轻快。

主要以小鱼、甲壳类、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生长繁殖

细嘴鸥:育雏 细嘴鸥:育雏

细嘴鸥的繁殖期为5—6月。常成小群在一起营巢。通常营巢于海边沙滩和岛屿上。偶尔也在海边沼泽地上营巢。巢甚简陋,主要为地上的浅坑,内垫有枯草。每窝产卵通常3枚。偶尔少至2枚和1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乳白色,被有黑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45—60×34—42毫米,雌雄轮流孵卵。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