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锡嘴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更新时间:2023-02-08 17:52:46作者:百科知识库

锡嘴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锡嘴雀的图片

锡嘴雀(学名: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英文名:Hawfinch)是燕雀科锡嘴雀属的鸟类。

锡嘴雀(学名: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属雀形目燕雀科锡嘴雀属,又名蜡嘴雀、老西子、老醯儿、铁嘴蜡子。嘴大而厚,又称“厚嘴鸟”。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为食,也吃昆虫。性大胆,不甚怕人。栖息于平原或低山阔叶林中,成群活动。繁殖在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该鸟分布广,为著名鸣禽。

中文学名:锡嘴雀

拉丁学名: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英文俗名:Hawfinch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锡嘴雀属(Coccothrauste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also n Afric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9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锡嘴雀 锡嘴雀

体大(17厘米)而胖墩的偏褐色雀鸟。嘴特大而尾较短,具粗显的白色宽肩斑。雄雌几乎同色。

成鸟:具狭窄的黑色眼罩;两翼闪辉蓝黑色(雌鸟灰色较重),犹如经过淬火处理的铁,部分初级飞羽特化,羽端呈方形,内翈先端具以缺口。尾暖褐色而略凹,尾端白色狭窄,外侧尾羽具黑色次端斑;两翼的黑白色图纹上下两面均清楚。飞行时成波形。

幼鸟:似成鸟但色较深且下体具深色的小点斑及纵纹。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至近黑;脚-粉褐。

叫声:鸣声以哨音开始,以流水般悦耳音节deek-waree-ree-ree收尾。叫声为突发性tzick声,也有尖声的teee或tzeep。

生活习性

锡嘴雀(作者鹰从天降) 锡嘴雀(作者鹰从天降)

锡嘴雀为群居性鸟类,活动于平原地区的中龄乔木间,常常与其他近缘种如黑尾蜡嘴雀混群活动,也经常下地觅食,他们在地面活动时以双足向倾前方跳跃,而非在其他鸟类中常见的向正前方跳跃如麻雀,或脉动双腿在地面走动如喜鹊。有飞行集群的习性。

多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有时集成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常频繁地在树枝间跳跃或在树丛间飞来飞去,有时也到地上活动。

性大胆,不甚怕人,特别是冬季到农户偷食向日葵子或晾晒的松子时,轰赶也不远飞,有时飞走后很快又复回。但繁殖期间则甚隐蔽和机警,常躲藏在茂密的枝叶丛间,活动时常发出一种单调而低的‘嘶-嘶嘶…’声,有时边飞边叫。

食性 锡嘴雀 锡嘴雀

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为食,也吃昆虫。所吃昆虫主要有象鼻虫、梨虎、金花虫、步行虫、叶蜂、山楂粉蝶和其他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植物性食物主要是草子、小米、葵花子、角瓜子、橡子、元胡种子、棒子、红松子、忍冬果、山丁子等种子和果实,偶尔也吃玉米、高粱、小豆等农作物种子。

地理分布

锡嘴雀 锡嘴雀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的温带区。

分布状况:甚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经中国东部至长江及西江的集水处以及东南沿海省份越冬。亚种japonicus越冬在东南沿海省份,有迷鸟至台湾。

生长繁殖

锡嘴雀 锡嘴雀 锡嘴雀 锡嘴雀

锡嘴雀繁殖期5-7月。5月中下旬即已开始成对和营巢,在阔叶树枝叶茂密的侧枝上极为隐蔽。巢呈杯状,由细树枝、枯草茎、草叶、苔藓和地衣等构成,内垫有少量兽毛和羽毛。

距地高2-6m,巢的大小为外径20-22cm,内径7-8cm,高9-10cm,深4-5cm。每窝产卵3-7枚,通常4-5枚。卵淡黄绿色或灰绿色、被有紫灰色或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在钝端形成一圈。

卵为卵圆形和长卵圆形,大小为22-26mm×14-19mm。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1-14天。

本文标签: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