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7:18:32作者:百科知识库
银鸥(学名:Larus argentatus,英文名:European Herring Gull)是鸥科鸥属的鸟类。
银鸥(学名:Larus argentatus)又名鱼鹰子、黑背鸥、淡红脚鸥、黄腿鸥、鱼鹰子和叼鱼狼等,是一种大型的海鸥,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繁殖。它会于冬天时向南迁徙。有些会永久居住于五大湖及北美洲的东岸。银鸥在内陆的垃圾堆附近生活,有些则生活在城市中。注:银鸥以往还包括织女银鸥、休氏银鸥(即灰林银鸥)及黄脚银鸥诸种类(参见郑作新,1987;1994)。
中文学名:银鸥
拉丁学名:Larus argentatus
英文俗名:European Herring Gull
命名作者:Pontoppidan, 1763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鸥属(Larus)
繁殖区:古北界 : 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1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灰色
银鸥特征银鸥可以再细分为西欧及斯干那维亚种族。成年西欧银鸥可以按其体型分辨,背部呈淡灰色及鸟喙有红点。任何年龄的脚部都是粉红色的。斯干那维亚银鸥则较大型及深色,在翼上有更多的白色。
银鸥是银鸥复合体中体大(64厘米)的浅灰色鸥。腿淡粉红色,上体浅灰。外形厚重,胸深,嘴厚,前额长缓而下,头顶平坦,外貌看似凶狠。飞行时初级飞羽外侧羽上具小块翼镜。翼合拢时至少可见六枚白色羽尖。第四年成鸟羽衣长成。
非繁殖羽(冬羽):冬鸟头及颈具纵纹,眼区和耳覆羽为黑色,其余部分和夏羽非常相似。三级飞羽的白色月牙形宽,但肩部月牙较窄。
第一冬鸟:具褐色杂斑,嘴黑色。
第二冬鸟:色略淡而多灰色,嘴黄色而端黑。
幼鸟似其他银鸥。
虹膜-褐色;嘴-深黄,上具红点;脚-红色。
叫声:包括响亮的kleow叫声,klaow-klaow-kla-ow…的大叫及短促的嘀嘀咕咕声ge-ge-ge。在繁殖地驱赶其他入侵者时发出愤怒的ping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美洲、欧洲及地中海;越冬往南。
分布状况:亚种smithsonianus为中国南部沿海至香港的罕见冬候鸟。
银鸥是一种松散的群居性鸟类,常几十只或成百只一起活动,喜跟随来往的船舶,索食船中的遗弃物。一鸟入水取食,群鸟紧跟而下,从远处望去,好似片片洁白的花瓣撒入水中,缓缓随水荡漾,别有一番风趣。银鸥是船舶即将靠岸的“活指示”。它们活动在近海附近,船员们发现了海鸥,就说明距岸已经不远了。
银鸥是沿海、内陆水域及垃圾成堆等地方的凶猛而识时的清道夫。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有水里的鱼、虾、海星和陆地上的蝗虫、螽斯及鼠类等。
银鸥吃鼠类,如黄鼠、姬鼠、田鼠等。据记载,有一地区栖居着1200只银鸥,3个月内消灭了鼠类25万只由此可见它对农业的益处。为新疆、内蒙古的普遍夏侯鸟。冬季在河北沿海,长江以南越冬,亦偶见于台湾。
银鸥及小黑背鸥的分类很复杂,不同的学者分辩出2至8个物种。它们围绕北半球有着一个环物种。在这个环中的物种差别很小,而循环亦已完成。最后的成员就是银鸥及小黑背鸥,它们都是明显的不同物种。
每年4~8月是银鸥的繁殖期,它们结群营巢在海岸、岛屿、河流岸边的地面或石滩上。巢很简陋,由海藻、枯草、小树枝、羽毛等物堆集而成一浅盘状。每次产卵2~3个。雌雄轮流孵卵,经24~28 天后,雏鸟破壳而出。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