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白腰杓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7:05:15作者:百科知识库

白腰杓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腰杓鹬的图片

白腰杓鹬(学名:Numenius arquata,英文名:Eurasian Curlew)为鹬科杓鹬属的鸟类。全长575~630mm。习性喜潮间带河口、河岸及沿海滩涂,常在近海处。多见单独活动,有时结小群或与其他种类混群。白腰杓鹬飞羽为黑褐色与淡褐色相间横斑,下背、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色,具黑褐色细横纹;腹、胁部白色,具粗重黑褐色斑点;下腹及尾下覆羽白色。栖于水边沼泽地带及湿地草甸和稻田中。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昆虫、植物种子为食。

中文学名:白腰杓鹬

拉丁学名:Numenius arquata

英文俗名:Eurasian Curlew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杓鹬属(Numeni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w

非繁殖区:非洲,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4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褐色

外形特征

白腰杓鹬:形态特征图 白腰杓鹬:形态特征图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

体大(55厘米)的杓鹬。嘴甚长而下弯;腰白,渐变成尾部色及褐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青灰。

叫声:响亮而哀伤的升调哭腔cur-lew。

白腰杓鹬头顶及上体淡褐色,密被黑褐色羽干纹;自后颈至上背羽干纹增宽,到上背则呈块斑状。翼上覆羽具锯齿形黑褐色羽轴斑。三级飞羽具黑褐色长形斑;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具淡色横斑;外侧5枚初级飞羽的内侧,其余飞羽内外侧均具锯齿状白色羽缘。第一枚初级飞羽羽干白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白色。下背具细的灰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则变为较粗的黑褐色羽干纹。尾羽也为白色,具细窄黑褐色横斑。脸淡褐色,具褐色细纵纹。颏、喉灰白色,前颈、颈侧、胸、腹棕白色或淡褐色,具灰褐色纵纹。腹、两胁白色,具粗著的黑褐色斑点。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也为白色。

幼鸟羽缘沾棕红色,前颈和胸部褐色较淡,沾皮黄色,胸侧具褐色细长纵纹。腹部班点较轻微或没有,嘴也较成鸟短。其余似成鸟。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白腰杓鹬与大杓鹬的区别:白腰杓鹬的腰及尾较白;大杓鹬的嘴更长,下弯明显。

白腰杓鹬与中杓鹬的区别:白腰杓鹬体型较大,头部无图纹,嘴相应较长。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 大杓鹬 大杓鹬

地理分布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地理分布图 白腰杓鹬: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冬季南迁远及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时途经中国多数地区。数量不多,但冬季比大杓鹬常见。为长江下游、华南与东南沿海、海南岛、台湾及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定期候鸟。

亚种分布

1、Numenius arquata arquata 分布于欧洲各地,英国,法国,北极圈,伏尔加河,乌拉尔山,冰岛,英国,地中海,非洲西北,波斯湾和印度西部。

2、Numenius arquata orientalis 分布于 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东北,南非,里海,波斯湾,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大巽他岛。

生活习性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栖息于森林和平原中的湖泊、河流岸边和附近的沼泽、草地以及农田地带,也出现于海滨、河口沙洲和沿海沼泽湿地,特别是冬季。常成小群活动。性机警,活动时步履缓慢稳重,并不时的抬头四处观望,发现危险立刻飞走,并伴随一声“go一ee”的鸣叫。飞行有力。飞行时两翅煽动缓慢。

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啄食小鱼和蛙。常边走边将长而向下弯曲的嘴插入泥中探觅食物。

生长繁殖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的繁殖期为5—7月。4月末即见成对和进行求偶飞行。5月初即开始营巢。通常营巢于林中开阔的沼泽湿地、湖泊和溪流附近,有时在离水域2—3公里远的地方营巢。巢多置于干燥的地上或沼泽中的土丘上等干燥地方。巢甚简陋,主要利用地上天然凹坑或在地上作一凹坑,内垫以枯草即成。

每窝产卵通常4枚,偶尔有少至3枚和多至5枚甚至6枚的。卵的颜色为绿色或橄榄黄色,被有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66.5~71×46—50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卵时若有惊扰,亲鸟常弯着背压低身体偷偷地离巢,一般不起飞。孵化期28—30天。

保护现状

白腰杓鹬 白腰杓鹬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