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菲律宾鹦鹉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更新时间:2023-02-08 17:00:21作者:百科知识库

菲律宾鹦鹉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菲律宾鹦鹉的图片

菲律宾鹦鹉(学名:Bolbopsittacus lunulatus,英文名:Guaiabero)是鹦鹉科菲律宾鹦鹉属的鸟类。

菲律宾鹦鹉(学名:Bolbopsittacus lunulatus,英文名:Guaiabero)又叫月状鹦鹉。是一种身材丰满,尾巴短的小型鹦鹉。共有4个亚种,体长在12-16cm之间,外表颜色相当美丽,羽毛在绿下黄色之间,黑喙有光泽,翅膀颜色深。拥有可爱、安静、声音悦耳等迷人特质,是既可爱又安静的小型鹦鹉,具有温驯不吵闹的性格。非常稀有珍贵。它通常在树林间笔直快速的飞行,在森林边缘可以看到它飞翔时迷人的光彩。食物主要是浆果类、蔬果、嫩芽、草本种子等。分布于菲律宾。

中文学名:菲律宾鹦鹉

拉丁学名:Bolbopsittacus lunulatus

英文俗名:Guaiabero

命名作者:Scopoli, 1786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菲律宾鹦鹉属(Bolbopsittacus)

繁殖区:东洋界 : Philippine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外形特征

菲律宾鹦鹉 菲律宾鹦鹉

月状鹦鹉是一种身材丰满,尾巴短的菲律宾区域性鹦鹉。属小型种类,体长在12~16cm之间,外表颜色相当美丽,羽毛在绿至黄色之间,黑喙有光泽,翅膀颜色深。拥有可爱、安静、声音悦耳等迷人特质。

雄性的羽毛是黄绿色,脸和喉咙淡蓝色,头颈周围有淡蓝色领,臀部和上尾上覆羽绿黄色。鸟喙银灰色至黑色。眼暗棕色。雌性两颊和蓝喉较低,头颈周围是黄色领,有轻微的黑色齿痕,臀部黄绿色有淡淡的黑色扇形羽毛。

地理分布

是菲律宾特有的物种。

栖息环境

菲律宾鹦鹉 菲律宾鹦鹉

主要栖地是在海拔1800-3500米高的高山地区,多栖息于干燥的山丘、深谷灌木丛区或林地里,在茂盛的森林区与农作区也可见其踪迹。栖息在开阔的森林,通常6至30只左右成群活动,偶尔会聚集上百只或更多,有季节性的迁徙习惯,喜欢栖息在高树上,不易观察到它们的活动情形,有时会到农作物园区觅食。

生活习性

菲律宾鹦鹉 菲律宾鹦鹉

常成群出现于水边活动,叫声尖细并不吵杂,所以并不引人注意,也常成群与地面上活动及觅食,在原栖地其族群有着稳定的数量;发现的筑巢地点通常于河岸洞穴、建筑物裂缝、石缝里。野外食物主要包括了浆果类、蔬果、嫩芽、草本种子等等。新引进的鸟儿如同一般小型鸟一样,不若中大型鹦鹉般强健,在温度、环境卫生、食物的控制上都需多加注意,刚开始能较为紧张害羞,但适应饲主及环境后即会变的稳定活泼,尤其是在大笼舍里会显得更加健康有活力,饮食如同一般小型鹦鹉,主要以混合小颗粒种子、谷物为主,瓜子量不宜过多,少量即可,建议日常搭配各种蔬菜水果餵养会更加理想,这些小鹦鹉相当安静温和,其可爱的动作与个性常常使人著迷,尤其是喜爱饲养不常见鸟种的鸟友,声音轻细悦耳,适合于都会区与居家饲养。

生长繁殖

菲律宾鹦鹉 菲律宾鹦鹉

笼养的鹦鹉非常安静,性情也很稳定,在笼中活动时它们大部份都是用爬的,很少飞和跳跃,可以为它们喷洒少量的水,提供一般小型鹦鹉混合种子与一些蔬果喂食。数量不多所以繁殖成果不多见,繁殖期时减少无谓的打扰,宜提高蔬果与高营养的饮食(蛋白质、钙质、维他命A、E等)的分量,巢箱使用一般小型鸟巢箱即可(20x20x30cm或类似规格如草原鹦鹉用巢箱),繁殖期多始于冬天,但全年都可能繁殖,一次约产4-7颗卵,孵化期约需24天,幼鸟6周龄左右羽毛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