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5:41:14作者:百科知识库
橙额鹦鹉(学名:Eupsittula canicularis,英文名:Orange-fronted Parakeet)是鹦鹉科欧普锥尾鹦鹉属的鸟类。
橙额鹦鹉(学名:Cyanoramphus malherbi)是鹦形目鹦鹉科的中型鹦鹉,仅在新西兰的南岛的一端可以寻找到,但数量已非常稀少。它们大都很吵闹,同种形态的鸟所拥有的黄颜色都非常饱满和鲜艳。主要栖息于各种高度的森林,尤其是幅员较为广泛的森林地区;岛上的灌木丛林地;偶尔也会前往果园和农耕区。以种子、水果和昆虫为主要食物。
中文学名:橙额鹦鹉
拉丁学名:Eupsittula canicularis
英文俗名:Orange-fronted Parakee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欧普锥尾鹦鹉属(Eupsittula)
繁殖区:中美洲 : w Mexico to w Costa Ric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拉丁文名称:Cyanoramphus malherbi
英文名称:Orange Fronted parakeet、Orange crowned kakariki
这种鹦鹉仅在新西兰的南岛的一端可以寻找到,但数量已非常稀少。它们大都很吵闹。同种形态的鸟所拥有的黄颜色都非常饱满和鲜艳。
约在28cm左右,同一种颜色的鹦鹉雌鸟略小,头部和鸟喙也略显狭窄,雌鸟和幼鸟相比雄鸟颜色略浅。
kakariki这类鹦鹉在人类的干涉和保育下繁殖很有成效,1958年在保护区仅有的103只红冠鹦鹉仅仅六年时间,数量就上升到2500只。而橙冠鹦鹉和黄冠鹦鹉要少一些。
以种子、水果和昆虫为主要食物。
繁殖:在野外自然界中没有大的种群,以极少的家庭式成员在一起生活,通常集聚在树林中,有时栖息在树洞里,常在有苔藓的地面上用羽毛、杂草絮窝,每次下5至9枚鸟卵,亲鸟喂养期为20天左右。
人工养殖:用一个3.6米长×0.9米宽×1.8米高的木箱,另外要有一块空地提供给亲鸟作为活动空间。小鸟出壳后要将雄鸟和幼鸟分开,雄鸟有杀子行为。
人式喂养这种鹦鹉不是很困难,一些混合的植物种子、苹果、梨、葡萄都可以作为它们的食物。
在饲养时要进行鸟的种类甄别,将有橙额的单独饲养,以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