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草地鹨的简介、外形特征、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相关

更新时间:2023-02-08 15:37:23作者:百科知识库

草地鹨的简介、外形特征、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相关 草地鹨的图片

草地鹨(学名:Anthus pratensis,英文名:Meadow Pipit)是鹡鸰科鹨属的鸟类。

草地鹨(学名:Anthus pratensis)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长约15厘米,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喜欢在针叶、阔叶、杂木等种类树林或附近的草地栖息,也好集群活动。性很机警,稍有动静立即飞往树上,并发出高声鸣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中文学名:草地鹨

拉丁学名:Anthus pratensis

英文俗名:Meadow Pipi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鹡鸰科(Motacillidae)

中文属名:鹨属(Anthus)

繁殖区:古北界 : w

非繁殖区:n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2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鸟种简介

草地鹨 草地鹨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鹡鸰科

中文属名:鹨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拉丁文名:Anthus pratensis

同物异名:Anthus pratensis Linnaeus,1758

英文名:Meadow Pipit

外形特征

草地鹨 草地鹨

体长约15厘米。嘴细,头顶具黑色细纹,背具粗纹但腰无纵纹。下体皮黄,前端具褐色纵纹。尾褐,外侧羽近端处有白色宽边,外侧第二枚羽羽端白色。较林鹨胸部纵纹稀疏但两胁纵纹浓密。比粉红胸鹨少白色眉纹及粗重翼斑。虹膜褐色;嘴角质色;脚偏粉色。轻而尖的sip-sip-sip声。

繁殖于古北界的西部。越冬至北非、中东至土耳其。罕见冬候鸟至天山西部、新疆西北部草地及多石的半荒漠。

具特征性爬行动作。结松散群活动。

生长繁殖

草地鹨 草地鹨草地鹨 繁殖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林间路边或林中空地等开阔地区地上草丛或灌木旁凹坑内,也在林中溪流岸边石隙下浅坑内营巢。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由枯草茎、草叶、松针和苔藓构成。巢隐蔽在田野中,巢的大小为7-8cm,深4.5-5cm。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6枚,卵黄色、灰色或绿色,被有暗褐色斑点,尤以钝端斑点较密较深,几为黑色。卵的大小为18-20mm×12.5-15mm。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亚种分化

草地鹨指名亚种(学名:Anthus pratensis pratensis)。分布于前苏联、格陵兰、法罗群岛、不列颠群岛、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北非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保护现状

草地鹨 草地鹨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相关

草地鹨 草地鹨分布 图

雀形目(Passeriformes)拟黄鸝科(Icteridae)草地鷚属(Sturnella)鸟类。体丰满,嘴尖。体长20~28公分(8~11吋)。北美洲的两个种外貌类似,背面褐色而有条纹,胸黄色,有一黑色「V」字纹。尾短,外羽白色。东美草地鷚(S.magna)分布在加拿大东部到巴西。西美草地鷚(S.neglecta)分布在加拿大西部到墨西哥(已引入夏威夷)。夏季食昆虫,秋冬吃草籽。巢隐蔽在田野中,用草做圆顶。厄瓜多尔以南的红胸草地鷚(Pezitesmilitaris)和亚热带近缘种P.defilippi有时与红胸黑雀归为一类。

本文标签:佛寺  fosi  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