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黄颊山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5:24:59作者:百科知识库

黄颊山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黄颊山雀的图片

黄颊山雀(学名:Machlolophus spilonotus,英文名:Yellow-cheeked Tit)为雀形目山雀科黄山雀属的鸟类,俗名花奇公、催耕鸟。特征是鲜黄色面颊,具高耸的黑色冠羽。是留鸟。成对或成群活动。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以至福建等地。

中文学名:黄颊山雀

拉丁学名:Machlolophus spilonotus

英文俗名:Yellow-cheeked Tit

命名作者:Bonaparte, 185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黄山雀属(Machlolophu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c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6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黄色

外形特征

黄颊山雀:形态特征图 黄颊山雀:形态特征图 黄颊山雀绘画 黄颊山雀绘画

体大(14厘米)的山雀。冠羽显著,头部具黑色及黄色斑纹。体羽余部于亚种rex为黑、灰及白色,指名亚种上背及下体沾黄。

雌鸟:多绿黄色,具两道黄色的翼纹。

亚成鸟:下体黑色较少。

虹膜-褐色;嘴-深灰或黑色;脚-蓝灰。

叫声:似大山雀。沙哑的颤鸣;尖叫声si-si-si;tee cher;tsee tsee-chi chi chi;咬舌音witch-a-witch-a-witch-a。鸣声为重复的清脆三音节主调chee-chee-piu。

黄颊山雀华南亚种(<i>rex</i>),雄鸟 黄颊山雀华南亚种(rex),雄鸟 黄颊山雀指名亚种(<i>spilonotus</i>),雌鸟(黄色翼斑) 黄颊山雀指名亚种(spilonotus),雌鸟(黄色翼斑)

生活习性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多技能,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常栖息在山区和平原林间,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中都能听到它们清脆的叫声,夏季他们最高可以分布到海拔3000米的山区,冬季则向低海拔平原地区移动并结成小群活动。

食性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大山雀等其他小鸟混群。性活泼,整天不停地在大树顶端枝叶间跳跃穿梭,或在树丛间飞来飞去,也到林下灌丛和低枝上活动和觅食。

生长繁殖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洞中,也在岩石和墙壁缝隙中营巢,主要由苔藓、草茎、草叶、松针、纤维等材料构成,内垫以兽毛、花、棉花、碎片等。每窝产卵3-7枚,卵白色或灰白色、被有暗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据6枚卵的测量为18mm×14.5mm-18.5mm×15mm。它们对于建窝地点并无过多的挑剔,不论是树间、石隙、屋檐、墙缝,还是废旧的鹊巢,只要能栖身产卵即可。经过双亲两周轮流孵卵,雏鸟就可破壳而出。

亚种分化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华南亚种(学名:Parus spilonotus rex)。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以至云南、北抵贵州、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挂墩。

黄颊山雀指名亚种(学名:Parus spilonotus spilonot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云南等地。

地理分布

黄颊山雀:地理分布图 黄颊山雀:地理分布图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广西、云南和西藏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南半岛。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至中国南方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西藏南部及云南极西部(spilinotus)和南方省份(rex)的开阔林,高可至海拔2400米。

保护现状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

黄颊山雀常作为宠物鸟被捕捉饲养,威胁到其野外种群数量。

本文标签: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