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黄腹山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5:22:26作者:百科知识库

黄腹山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黄腹山雀的图片

黄腹山雀(学名:Pardaliparus venustulus,英文名:Yellow-bellied Tit)是山雀科黄腹山雀属的鸟类。

黄腹山雀(学名:Parus venustulus)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俗名采花鸟、黄豆崽、黄点儿。全长约10cm,是中国特有鸟类,属稀有鸟类,应注意保护。腹部黄色,体型较小且无大山雀及绿背山雀胸腹部的黑色纵纹。栖息于海拔500~2000m的山地,常结群活动,于高大的针叶树和阔叶树上或穿梭于灌丛间,有时与大山雀混群,主要取食昆虫,也吃植物性食物,黄腹山雀在山雀家族中是少有的“夫妻”双栖双飞鸟,可以说是山雀中的爱情鸟。

中文学名:黄腹山雀

拉丁学名:Pardaliparus venustulus

英文俗名:Yellow-bellied Tit

命名作者:Swinhoe, 187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雀科(Paridae)

中文属名:黄腹山雀属(Pardaliparus)

繁殖区:古北界 : e, c, s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6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黄腹山雀 黄腹山雀

黄腹山雀雌雄异色。特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体小(10厘米)而尾短的山雀。下体黄色,翼上具两排白色点斑,嘴甚短。

雄鸟:头及胸兜黑色,颊斑及颈后点斑白色,上体蓝灰,腰银白。

雌鸟:头部灰色较重,喉白,与颊斑之间有灰色的下颊纹,眉略具浅色点。

幼鸟:似雌鸟但色暗,上体多橄榄色。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蓝灰。

叫声:高调的鼻音si-si-si-si。鸣声为重复的单音或双音似煤山雀,但较有力。

黄腹山雀:亚成鸟、雄性 黄腹山雀:亚成鸟、雄性 黄腹山雀:亚成鸟、雌性 黄腹山雀:亚成鸟、雌性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体型较小且无大山雀及绿背山雀胸腹部的黑色纵纹。特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生活习性

黄腹山雀 黄腹山雀

结群栖于林区。有间发性的急剧繁殖。

生长繁殖

黄腹山雀:雌鸟 黄腹山雀:雌鸟

4月开始繁殖,在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5~7枚,卵白色,具红色或褐色点斑。

地理分布

黄腹山雀地理分布图 黄腹山雀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中国东南部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于华南、东南、华中及华东部的落叶混交林,北可至北京;夏季高可至海拔3000米,冬季较低。

保护现状

黄腹山雀绘画 黄腹山雀绘画

黄腹山雀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森林砍伐和捕捉笼养,种群数量更趋减少,一些地方也很难见到。属稀有鸟类,应注意保护。

本文标签: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