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红胸田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5:11:13作者:百科知识库

红胸田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红胸田鸡的图片

红胸田鸡(学名:Porzana fusca,英文名:Ruddy-breasted Crake)是秧鸡科田鸡属的鸟类。

红胸田鸡(学名:Porzana fusca)属鹤形目秧鸡科田鸡属。小型涉禽,体长19-23cm。上体储褐色或暗橄榄褐色,颏、喉白色;胸和上腹红栗色,下腹和两胁灰褐色、具白色横斑,脚红色。野外特征极明显,容易识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

中文学名:红胸田鸡

拉丁学名:Porzana fusca

英文俗名:Ruddy-breasted Crak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秧鸡科(Rallidae)

中文属名:田鸡属(Porzan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also e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1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体小(20厘米)的红褐色短嘴田鸡。后顶及上体纯褐色,头侧及胸深棕红色(亚种erythrothorax的红色较深),颏白,腹部及尾下近黑并具白色细横纹。

幼鸟较成鸟上体更浓褐,头侧、胸和上腹栗红色,缀有灰白色,下腹和两胁淡灰褐色,微具稀疏的白色斑点。

虹膜-红色;嘴-偏褐;脚-红色。

叫声:寂静少声;于繁殖季节有突发性的3~4秒的尖厉下颤音,似小鸊鷉。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红胸田鸡似红腿斑秧鸡及斑胁田鸡,但体型较小且两翼无任何白色。

地理分布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分布范围:繁殖于印度次大陆、中国、东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巽他群岛。冬季北方鸟南下越冬于婆罗洲。

分布状况:亚种erythrothorax为台湾的地方性常见留鸟; phaeopyga于华东、华中及华南;bakeri于中国西南。

亚种分化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1、红胸田鸡云南亚种(学名:Porzana fusca baker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2、红胸田鸡普通亚种(学名:Porzana fusca erythrothorax)。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广西、山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3、红胸田鸡台湾亚种(学名:Porzana fusca phaeopyga)。分布于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生活习性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栖息于沼泽、湖滨与河岸草丛与灌丛,以及水塘、水稻田和沿海滩涂与沼泽地带。也出现于低山丘陵、林缘和林中沼泽。常在黎明、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多隐藏在灌丛与草丛中。性胆小,善奔跑和匿藏,飞行也很好,飞行快而直,一般紧贴水面或地面飞行。但通常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和芦苇丛中。飞行时两脚悬垂于下,一般很少飞行。

红胸田鸡主要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叶、芽、种子为食。

生长繁殖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繁殖期为3—7月。成对营巢于水边草丛和灌丛中地上,也营巢于水稻田田埂上草丛中。巢甚隐蔽,四周常有芦苇或高草掩护。

每窝产卵5—9枚。卵的颜色为淡粉红色或乳白色,被有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34×21一24毫米,平均31×23毫米。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

保护现状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标签: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