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普通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4:32:30作者:百科知识库

普通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普通鵟的图片

普通鵟(学名:Buteo japonicus,英文名:Eastern Buzzard)是鹰科鵟属的鸟类。

普通鵟(学名:Buteo buteo)隼形目鹰科鵟属,俗名土豹子、鸡母鹞。中型猛禽,体长50-59cm。体色变化较大,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主要为暗褐色或淡褐色,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成浅“V”字形。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以森林鼠类为食,食量甚大,除啮齿类外,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亦到村庄捕食鸡等家禽。部分为冬候鸟、部分旅鸟。春季迁徙时间3-4月,秋季10-11月。

中文学名:普通鵟

拉丁学名:Buteo japonicus

英文俗名:Eastern Buzzard

命名作者:Temminck & Schlegel, 1844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鵟属(Buteo)

繁殖区:东洋界 : c, s Siberia, Mongolia, ne China, Jap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92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普通鵟 普通鵟

体型略大(55厘米)的红褐色鵟。体色变化比较大,通常上体主要为深红褐色;脸侧皮黄具近红色细纹,栗色的髭纹显著;下体偏白上具棕色纵纹,两胁及大腿沾棕色。飞行时两翼宽而圆,初级飞羽基部具特征性白色块斑。翼下为肉色,仅翼尖、翼角和飞羽的外缘为黑色(淡色型)或者全为黑褐色(暗包型),尾羽呈扇形散开。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成浅“V”字形。尾近端处常具黑色横纹。另外,它的鼻孔的位置与嘴裂平行,而其他鵟类的鼻孔则与嘴裂呈斜角。

虹膜-黄色至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的咪叫声peeioo。

普通鵟飞行姿势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与左边是同一只) 普通鵟(与左边是同一只)

putongk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

地理分布

普通鵟 普通鵟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及喜马拉雅山脉;北方鸟至北非、印度及东南亚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japonicus繁殖于东北各省的针叶林;冬季南迁至北纬32°以南包括西藏东南部、海南岛及台湾。vulpinus越冬于新疆西部天山、喀什地区及四川。甚常见,高可至海拔3000米。

亚种分化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东达朝鲜和日本一带,越冬在繁殖地的南部,甚至抵达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地。全世界共分化有11个亚种,我国分布有2个亚种:

1、普通鵟指名亚种 Buteo buteo buteo 分布于欧洲东部到芬兰,罗马尼亚,土耳其,马德拉和利比里亚。

2、Buteo buteo arrigonii 分布于科西嘉岛和撒丁岛。

3、Buteo buteo rothschild i分布于亚速尔群岛。

4、Buteo buteo insularum 分布于加那利群岛。

5、Buteo buteo bannermani 分布于佛得角群岛。

6、普通鵟新疆亚种 Buteo buteo vulpinus 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北部,俄罗斯欧洲部分,高加索,亚洲中部(阿尔泰山,天山),非洲撒哈拉沙漠。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喀什,天山)、四川(南充)、云南(昆明)。

7、Buteo buteo menetriesi 分布于克里米亚南部,高加索,土耳其和伊朗。

8、普通鵟普通亚种 Buteo buteo japonicus 分布于贝加尔湖地区,蒙古,中国东北,萨哈林,日本的千岛,西藏,印度和日本。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越冬于山西、上海、浙江、台湾、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广大地区,迁徙时经过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陕西、青海、甘肃等地。

9、Buteo buteo refectus 分布于中国西部,喜马拉雅山脉。

10、Buteo buteo toyoshimai 分布于日本伊豆和小笠原岛。

11、Buteo buteo oshiroi 分布于大东岛(琉球岛的中部和东部)。

生活习性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春季迁徙时间多在3—4月,秋季多在10—11月。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从海拔400米的山脚阔叶林到2000米左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均有分布,有时甚至出现在2000米以上的山顶苔原地带上空。秋冬季节则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

大多单独活动,有时也能见到2—4只在天空盘旋。性情机警,视觉敏锐,善于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翱翔时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呈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羽呈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它的叫声同家猫的叫声差不多。

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而且食量甚大,曾在一只胃中就发现了6只老鼠的残骸。此外,它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也到村庄附近捕食鸡、鸭等家禽。捕食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空中盘旋飞翔,用锐利的眼睛观察和觅找地面的猎物,一旦发现地面猎物,则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猎物。此外它也通过栖息于树枝或电线杆上等高处等待猎物,当猎物出现在眼前时才突袭捕猎。捕食1米以上的大蛇时,蛇能在空中用身体缠绕它的双脚,这时它就一边飞翔,一边用脚将蛇蹬开,从空中抛落下来,然后飞扑而下,再次将蛇捕获,带到空中,直至使蛇失去反抗能力。它在民间被称为“土豹子”,可能就是因为它们都有十分凶残的本性的缘故吧。不过,普通鵟虽然凶猛,却也常常成为雀鹰、游隼等猛禽的猎捕对象,可见自然界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是十分错综复杂的。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7月份。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尤其喜欢针叶树。常置巢于树冠的上部接近主干的枝杈上。也有的个体营巢于悬岩上,或者有时侵占乌鸦的巢。它的巢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里面垫有松针、细枝条和枯叶等,有时也垫有羽毛和兽毛。

5—6月产卵,每窝产卵2—3枚,偶尔也有多至6枚和少至1枚的。卵为青白色,通常被有栗褐色和紫褐色的斑点和斑纹。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亲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大约28天。

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40—45天后,再飞翔和离巢。

保护现状

普通鵟 普通鵟

普通鵟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本文标签: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