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3:56:22作者:百科知识库
金鸻(学名:Pluvialis fulva,英文名:Pacific Golden Plover)属鸻形目鸻科鸻属的水鸟,又称金斑鸻、太平洋金斑鸻。金斑鸻繁殖羽下体纯黑,上体密杂以金黄色斑点,使整个上体呈黑色与金黄色斑杂状。体侧有一条白带自前额开始经眉、再沿颈侧而下,与胸侧大型白斑相连,在上下两色之间极为醒目。单独或成群活动。栖于沿海滩涂、沙滩、开阔多草地区、草地及机场,尤其是近海机场。 注:有时归入美洲金鸻 P. dominica(参见郑作新,1987)。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伊斯帕尼奥拉岛。
中文学名:金鸻
拉丁学名:Pluvialis fulva
英文俗名:Pacific Golden Plover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金鸻属(Pluvialis)
繁殖区:古北界 : n, also Alaska
非繁殖区:东洋界, 澳洲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88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黄色
次要羽色:黑色
中等体型(25厘米)的健壮涉禽。头大,嘴短厚。
非繁殖羽(冬羽):金棕色,过眼线、脸侧及下体均色浅。翼上无白色横纹,飞行时翼衬不成对照。
繁殖期雄鸟:脸、喉、胸前及腹部均为黑色;脸周及胸侧白色。
繁殖期雌鸟:下体也有黑色,但不如雄鸟多。
幼鸟:似非繁殖羽。但上体呈暗黑褐色,具小的白色或淡黄色斑点;白色眉纹长而显著;胸、上腹和两胁呈显著的灰色和白色斑驳状。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灰色。
叫声:清晰而尖厉突发音,单个或双音哨音chi-vit或tu-ee。
金鸻:翅膀 金鸻:头部特写 金鸻 金鸻:繁殖羽金斑鴴在中国越冬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岛、香港、自湾和南海岛。迁徙期间见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西至西藏南部、贵州、四川等省。
分布范围:繁殖在俄罗斯北部、西伯利亚北部及阿拉斯加西北部;越冬在非洲东部、印度、东南亚及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并太平洋岛屿。
分布状况:经中国全境。冬候鸟常见于北纬25°以南沿海及开阔地区、海南岛和台湾。
金斑鸻包括以下亚种:
金斑鸻指名亚种(学名:Pluvialis dominica dominica Muller, 1776)
金斑鸻太平洋亚种(学名:Pluvialis dominica fulva)。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南、华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太平洋塔希提岛。
金斑鴴栖息于沿海海滨、湖泊、河流、水塘岸边及其附近沼泽、草地、农田和耕地上。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性羞怯而胆小,遇到危险则立刻起飞,边飞边叫,飞行快速,活动时常不断的站立和抬头观望,行动极为谨慎小心。
主要以甲虫、鞘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昆虫、蠕虫、小螺、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繁殖期6—7月。营巢于西伯利亚北部和北极苔原地带苔原上,也在苔原沼泽干地上和小山坡上营巢。巢甚简陋,系苔原地上的一小浅坑,内放有干的苔藓和枯草。
每窝产卵4—5枚。卵的颜色为黄色或赭肉桂色,其上被有黑褐色或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43—52×30—35毫米,平均48×33毫米。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7天。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