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3:54:31作者:百科知识库
白腹毛脚燕(学名:Delichon urbicum,英文名:Common House Martin)是燕科毛脚燕属的鸟类,又称毛脚燕、普通毛脚燕。雌雄羽色相似,体羽以亮蓝黑色和白色为主。体型轻小,活动敏捷,以擅长飞行而著称,善于在高空疾飞啄取昆虫。翅狭长而尖,擅长在空中捕捉飞虫;尾呈叉状,形成“燕尾”。结群繁殖;营巢于悬崖。与其他燕及雨燕混群并一道取食。分布于非洲、欧亚大陆、巴基斯坦东北部及印度西北部和中国北方;越冬于东南亚、印度及尼泊尔。
中文学名:白腹毛脚燕
拉丁学名:Delichon urbicum
英文俗名:Common House Marti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科(Hirundinidae)
中文属名:毛脚燕属(Delichon)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非洲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8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白腹毛脚燕是体小(13厘米)的钢蓝色和白色燕。叉形尾,下体近白,腰白。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粉红,被白色羽至趾。
叫声:为干涩的卷舌磨擦音 prreet,不如崖沙燕气重。惊叫声为高音的seerr或jeet。鸣声为轻柔的啾叫,与叫声音同高。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白腹毛脚燕与烟腹毛脚燕的区别:易混淆,但白腹毛脚燕胸纯白而非烟腹毛脚燕的烟白色,腰白色区较大,尾开叉深。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巴基斯坦东北部及印度西北部和中国北方;越冬于东南亚、印度及尼泊尔。
分布状况:甚常见。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极西北及西部,越冬至印度;lagopoda繁殖于东北,越冬于华东、东南及华南。香港的所有记录均应归入烟腹毛脚燕。
结群繁殖;建巢于岩石缝隙或房梁、桥下等建筑物上,到小溪边叼泥土或潮湿的泥土,在嘴里咀嚼粘在房檐上,再选用茅草然后重复叼泥土继续往上粘直至收口。巢由小泥丸混以羽毛堆积成半球形,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等,还有一些青蒿叶。最经常被放在屋檐下,窗台下或横梁上。同时还发现岩石下,悬崖边或悬在墙上。
产卵时间从五月初开始。雌性产4至8枚纯白色的卵,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约15~19天。
育雏期约20天,有时更长。在特殊情况下一年可能产2窝。
(3种)
1.白腹毛脚燕指名亚种(学名:Delichonurbicaurbica),分布于欧洲的西部、中部和北部,东至西伯利亚,冬季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繁殖于中国极西北及西部,越冬至印度。
2.白腹毛脚燕东北亚种(学名:Delichonurbicalagopoda),分布于亚洲东部,叶尼塞河中上游,阿尔泰山脉,蒙古北部至阿纳德尔河,鄂霍次克海和中国东北部,主要在东南亚越冬。繁殖于东北,越冬于华东、东南及华南。
3.白腹毛脚燕普通亚种(学名:Delichonurbicameridionale)分布于欧洲南部,北非和亚洲中西部(东至天山和克什米尔);冬季在非洲和亚洲的西南地区。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