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3:40:55作者:百科知识库
灰头椋鸟(学名:Sturnia malabarica,英文名:Chestnut-tailed Starling)是椋鸟科亚洲椋鸟属的鸟类。
灰头椋鸟(学名:Sturnus malabaricus)为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中等体型(20厘米)的浅灰色椋鸟。头及后枕具丝状珍珠色羽,肩无白纹。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常见于河谷边木棉树上或榕树上以及营巢于树洞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Malabarcoast。
中文学名:灰头椋鸟
拉丁学名:Sturnia malabarica
英文俗名:Chestnut-tailed Starling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椋鸟科(Sturnidae)
中文属名:亚洲椋鸟属(Sturni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13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灰头椋鸟
中等体型(20厘米)的浅灰色椋鸟。头及后枕具丝状珍珠色羽,肩无白纹。与灰背椋鸟及丝光椋鸟的幼鸟的区别在外侧尾羽栗色,腰色深,两胁具些许棕色。
虹膜-白色;嘴-橄榄绿,嘴端黄色,基部钴蓝色;脚-棕黄色。
叫声:群鸟进食时发出吱吱的叫声。作高调的双音节叫声,单颤音、哨音及短而甜的鸣声。
灰头椋鸟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缅甸、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亚种nemoricolus为四川南部、西藏东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广西西南部及香港低矮丘陵、开阔林地、农田及园林中的不常见鸟;在台湾也有出现。
灰头椋鸟
灰头椋鸟指名亚种(学名:Sturnus malabaricus malabaricus)。分布于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Malabarcoast。
灰头椋鸟西南亚种(学名:Sturnus malabaricus nemoricol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Thayetmyo。
灰头椋鸟
成群活动;常见取食于花期的Erythrina及Bombax植株。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开阔森林和林缘地带,尤以阔叶林和次生杂木林中较常见,也出现于农田、果园和村落附近的大树上。
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
常呈10多只至2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和其他椋鸟混群。常停息于大树顶端,起飞时成群突然飞离树顶,在上空飞行几圈之后才飞至觅食地觅食。
灰头椋鸟
繁殖期4-7月。营巢于树洞中,距地高3-15m。巢粗糙简陋,洞内无任何铺垫;或仅垫有少许草茎和树叶。
每窝产卵3-5枚。卵淡蓝色或蓝绿色,为长卵圆形或尖卵圆形,大小为21-26mm×17-19mm。
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共同育雏。
灰色椋鸟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