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蓝胸秧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更新时间:2023-02-08 13:15:39作者:百科知识库

蓝胸秧鸡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蓝胸秧鸡的图片

蓝胸秧鸡(学名:Gallirallus striatus,英文名:Slaty-breasted Rail)是秧鸡科纹秧鸡属的鸟类,又称灰胸秧鸡。栖于溪流、水沟边的草丛间。夏季插秧后,也在秧苗丛中活动、觅食。善奔跑、隐匿。食物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主,也取食种子和幼嫩植物。国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海南岛、香港和台湾。蓝胸秧鸡目前数量稀少,不常见,应加强保护。

中文学名:蓝胸秧鸡

拉丁学名:Gallirallus striatus

英文俗名:Slaty-breasted Rail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秧鸡科(Rallidae)

中文属名:纹秧鸡属(Gallirallu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0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蓝胸秧鸡:形态特征图 蓝胸秧鸡: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29厘米)带棕色顶冠的秧鸡。背多具白色细纹,头顶栗色,颏白,胸及背灰,两翼及尾具白色细纹,两胁及尾下具较粗的黑白色横斑。

虹膜-红色;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红;脚-灰色。

叫声:尖厉生硬的双音节terrek或kech, kech, kech声,重复10~15次,开始时弱,逐渐增强,复又减弱。

习性:见于红树林、沼泽、稻田、草地,甚至干的珊瑚礁岛屿上。性隐蔽并为半夜行性,故而不常被见到。常单独活动。

蓝胸秧鸡:亚成鸟 蓝胸秧鸡:亚成鸟 蓝胸秧鸡:幼鸟 蓝胸秧鸡:幼鸟

地理分布

蓝胸秧鸡:地理分布图 蓝胸秧鸡: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部分鸟冬季至分布区的南部或苏拉威西岛及小巽他群岛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gularis为华南及西南的留鸟;taiwanus于台湾。一般不常见到,高可至海拔1000米。

分布虽广但数量稀少。

生活习性

蓝胸秧鸡 蓝胸秧鸡

常见于水稻田,也在水边草丛中活动,在海南五指山海拔约600m的密林中也有发现。多在晨错时单独出现,性隐匿,善奔跑,以小型水生动物如虾、蟹、螺以及昆虫如金龟子、蚂蚁等为食。

生长繁殖

蓝胸秧鸡和雏鸟 蓝胸秧鸡和雏鸟

在地面营巢,每窝产8~9枚卵。

亚种分化

蓝胸秧鸡 蓝胸秧鸡

1.蓝胸秧鸡印度亚种(学名:Gallirallusstriatusalbiventer)

2.蓝胸秧鸡爪哇亚种(学名:Gallirallusstriatusgularis)

3.蓝胸秧鸡华南亚种(学名:Gallirallusstriatusjouyi)

4.蓝胸秧鸡安达曼亚种(学名:Gallirallusstriatusobscurior)

5.蓝胸秧鸡萨马亚种(学名:Gallirallusstriatusparatermus)

6.蓝胸秧鸡指名亚种(学名:Gallirallusstriatusstriatus)

7.蓝胸秧鸡台湾亚种(学名:Gallirallusstriatustaiwanus)

保护现状

蓝胸秧鸡 蓝胸秧鸡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保护等级:未列入分布虽广但数量稀少。1990年1月在广东福田保护区见到5只,1991年1月在云南洱海见到2只,1991年12月在广东陆丰滩涂仅见1只,1992年12月在海南东寨港保护区见到1只(中国鸟类学会水鸟组,1994)。

本文标签:鸟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