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信号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5:54:02作者:百科
[拼音]:Jiang Shengjie
中国化工、核能专家,生于1915年11月14日,黑龙江省林甸县人。1936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学院机电系,1936~1937年任南京永利宁厂技术员,1938~1945年任永利川厂主任工程师、制碱部副部长,1945~1947年任南京永利宁厂(见南京化学工业公司)高压合成车间主任工程师。1948~195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科学硕士学位。1950~1958年,任永利宁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在此期间,领导并参加了氨合成塔内部的结构改进,氨产量由日产40t增加到500t,领导设计和制造出大型沸腾焙烧炉,国内首次用于硫酸生产。它比机械炉产量提高约10倍。1956年在布拉格国际氮肥会议上,宣读了新型氨催化剂研制论文、用无烟煤代替焦炭制造水煤气的论文。倡议并亲自从事理论计算设计,研制成功多层式高压(32MPa)容器,获国务院特奖。1959~1962年任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华东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兼总工程师。1963~1975年任国营404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领导和组织了六氟化铀厂的设计和运行,对生产工艺过程和冷凝工序进行了重大改革,用大型隔板容器代替单管冷凝器,既作冷凝装置又作贮罐,该成果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领导和组织中国第一个大型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工作。把核燃料后处理萃取法从三循环改为二循环,节省了大量设备和仪表。他又是将后处理的沉淀法改为萃取法的倡议人之一,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对核武器关键核部件的研制作出了贡献,是获得“原子弹技术突破与武器化”全国进步奖特等奖七人之一。在α相钚的提炼技术与研制成果中,是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七人之一。1976~1977年任二机部核燃料局主要负责人。1977~1982年任二机部副部长,现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是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国内外报刊和杂志上发表关于中国发展核电的论文10余篇。著作有《合成氨工学》4卷,并主编《决策科学基础》2卷及《核燃料后处理工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