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17:44:38作者:百科
[拼音]:jieji
[外文]:class
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而形成的不同利益的社会集团。这些社会集团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社会集团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造成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是阶级划分的决定性依据和标准。
产生和发展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生产的产品除了勉强维持自己生存外,没有剩余。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当时一部分氏族酋长或部落首领,利用职权将公有财产占为私有,同时强迫无力偿还债务的氏族成员和战争中虏获的俘虏专门从事劳动,使他们沦为被剥削的奴隶。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尤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一部分人可以利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剥削另一部分人,从而使阶级的产生变成现实。人类开始由无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随着阶级的产生,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的国家,也同时产生。
阶级产生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种阶级社会形态,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每种阶级社会都有与自己特殊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和剥削方式相适应的两个对立的基本阶级:在奴隶社会是奴隶主和奴隶,在封建社会是封建主和农民,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在各阶级社会内除了这些基本阶级以外,还有一些非基本阶级。它们有的是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如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产者和无产者;有的是代表着旧的生产方式的残余,如资本主义社会里封建地主阶级的残存势力;还有一些不代表任何独立生产方式的过渡性阶级,如各阶级社会中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在阶级社会,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国家政权在政治上也占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着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根本利害冲突,由此必然产生阶级斗争。这种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集中表现。它反映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阶级社会的始终,成为阶级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代表新的生产方式萌芽的阶级反映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在阶级斗争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社会,也是阶级斗争发展程度最充分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级借助国家政权维护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迫使没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但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历史上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它担负着消灭一切阶级、建立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发展成为政治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达到消灭阶级的必由之路。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特殊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差别,还有剥削阶级的残余分子,还会产生新的剥削分子,还有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这种斗争由于国内的和国际的某些因素的影响有时还可能激化。
无产阶级要彻底完成消灭阶级的历史使命,除了运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力量加强对剥削阶级残余分子的斗争外,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只有随着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公有制不断完善,按需分配原则的实现,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空前提高,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的消灭,阶级差别才能最后消失,国家才能最后消亡,人类才能进入无阶级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理论的历史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几千年的历史,是有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事实虽早已为人们所发现,但对这一社会现象长期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描述过古代奴隶制社会阶级斗争的事实,但他们错误地把贵族和平民,奴隶主和奴隶的划分看作是一种自然的现象。18世纪中期,法国经济学家F.魁奈和A.-R.-J.杜尔哥等,对当时的社会作过阶级划分的最初尝试,但他们按是否创造“社会纯产品”来划分,未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但他们用收入的来源和多少解释阶级的产生和划分,错误地把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看作是永恒的自然现象。19世纪前半期,法国历史学家 L.-A.梯也尔、F.-A.-M.米涅和F.-P.-G.基佐等对阶级斗争作过论述,但他们用“民族征服”来解释阶级的起源,也未能对阶级划分的真正原因作出科学的说明。还有一些学者也论述过阶级,但都因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或把阶级看作是从来就有、永恒存在的,或看作是暴力的产物、社会的分工等,都没有揭示出阶级产生的真正根源,没有提出阶级划分的客观依据,没有形成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才第一次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出: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В.И.列宁在20世纪初的新条件下,进一步阐明: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科学地论证了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提供了人们正确认识阶级社会的一条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