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商代奴隶制经济

更新时间:2023-03-22 01:35:52作者:百科

商代奴隶制经济

约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奴隶制经济。

产生和发展

商族部落最早活动于黄河下游,其始祖名契,传至第十四代汤时,日益强盛。随着夏族势力的衰落,商族逐渐向黄河中游发展,最后终于推翻夏,建立了商王朝的统治。在推翻夏的过程中,商人四出征伐,扩大其统治区域,从而使商逐步发展成为南至长江,北至燕山,西至陕西,东达沿海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据典籍记载,汤以前有八次迁徙,以后又有五次迁徙,盘庚时迁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以后直到纣亡国凡八代、十二王,273年更不徙都,所以商代又称为殷代。

商代后期,奴隶制发展到兴盛时期。大量的奴隶来源于战争中的俘虏,他们除部分被杀害以外,大多成为商王和各级贵族奴隶主的奴隶。数量庞大的奴隶一部分在贵族家内服役,如臣、妾、奚、仆等,其他大多数被投入到各个生产领域。奴隶们以自己艰辛的劳动带来了社会生产和文化的高潮。

农牧业

商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奴隶制生产关系在农业上的广泛推行是商代农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卜辞中关于农事的记载很多,主要农作物是禾、黍、麦、稻、等。卜辞中常见的“冐”字说明商代可能发明了牛耕。奴隶使用的生产工具虽然还有石、骨、蚌器,但大量的青铜工具已出现了,主要有臿、馎、斧、等几种。在殷墟发掘出许多贮藏粮食的窖穴。粮食除了食用外,还用来大量酿酒。从殷墟出土的随葬品觚、爵、斝、觯等酒器的数量上看,当时社会上已饮酒成风。文献中记载帝辛“酒池肉林”的提法不是没有根据的。从粮食消耗的情况来看,商代农业生产的确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商王武丁时代的卜甲,内容大意是命令奴隶种黍(左)和协同耕作(右)

在商代,渔猎、畜牧业也相当发达。卜辞中有许多文字都是渔猎工具的象形,打猎捕获的野兽有鹿、豕、獐、虎、象等,马、牛、羊、鸡、犬、豕等遗骸在商遗址中都有发现。此外,大量牲畜经常用作祭祀的牺牲,卜辞中有许多记载,其数量达惊人的程度。

商代还植桑养蚕,卜辞中有蚕、桑、丝、帛等字。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上留有包裹的丝织物的残迹,可见当时丝织物的使用已很广泛了。

手工业

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也迅速发达起来,整个商代的历史就是中国青铜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考古材料表明从辽宁东部到长江流域,从陕甘至江浙沿海这纵横千里的范围内都有青铜器的发现。其中最大的一件铜器司母戊鼎重达 875公斤。铜工作坊规模的宏大,冶炼技术的高超,铜器制作的精美,种类的繁多,花纹的繁杂以及铜范技术的纯熟,都已表明商代确是青铜器的极盛时代。

阶级关系

商代奴隶不仅为奴隶主生产和服劳役,他们的人身还象牲畜一样被奴隶主占有,甚至被任意屠杀;奴隶主祭祀祖先和神灵时除用牛羊豕等牲畜外,也用人来做牺牲。大批的奴隶还被用作殉葬。卜辞中“人祭”、“人殉”的记载很多,在考古发掘中已得到证实。

司母戊鼎

随着奴隶制的发展,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战争规模逐渐扩大。作为奴隶主专政工具的军队也不断强化,对内镇压的手段──刑罚也日趋残酷。这些在卜辞中都有记载。商代军队已有了三军的组织,卜辞说“王作三自(师):右中左”。出土的大量兵器反映了商代对内镇压、对外征伐的事实。卜辞又有各种刑罚,像“刖”刑,即砍去一只脚。这在考古发掘中亦得到了证据。

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迫使奴隶们不断反抗。卜辞中常有关于奴隶逃亡和商王派人追捕逃亡奴隶的记载。奴隶的反抗斗争在商代后期不断发生,其规模也愈来愈大,到商代末年终于发生了大规模的奴隶暴动,从而导致了商代的灭亡。

本文标签:商代奴隶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