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更新时间:2023-03-22 01:31:27作者:百科

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用制造胶片时即将成色剂加入乳剂层内的方法制造的在同一片基上涂有能分别感受三原色光的多层乳剂的胶片。有别于在显影过程中分别加入成色剂的外偶法多层彩色胶片。由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1942年首先发明生产。

多层彩色胶片的构造

构造原理

根据以三原色视觉理论为基础的减色法原理,将减色性不同的三层乳剂涂于同一片基上;拍摄时将景物中的三原色分别记录在感蓝、感绿及感红的乳剂上;冲洗后在各层中分别形成各原色光的补色染料,即感蓝层中形成黄色染料,感绿层中形成品红染料,感红层中形成青色染料;经印在构造类似的正片上得出正象;放映时这 3种补色染料分别控制透过画面各部分的蓝、绿、红三原色光,从而获得彩色影像(如图1)。

图 图

各层乳剂的感色性及排列顺序

多层彩色片的 3个感光层都是以卤化银悬浮于明胶中制成的,所以对蓝光都很敏感。一般感蓝层用未经光谱增感的乳剂,只感蓝光。感绿层乳剂中加入峰值在 550毫微米左右的增感染料,对蓝光和绿光敏感。感红层乳剂中加入峰值在 650毫微米左右的增感染料,对蓝光和红光敏感。为了使感绿层只感绿、感红层只感红,一般将感蓝层排在最上面,在其下加一黄滤光层,将通过感蓝层后多余的蓝光吸收掉,使其不能达到下面两层。于是3层分别只能感蓝、感绿、感红了。为了改进感光度、宽容度和颗粒性等,实际应用中的彩色负片的各乳剂层又分为高感和低感两层,高感在上,低感在下。各感光层间又有明胶隔层,乳剂最上有明胶保护层,片基上面或背面还有防光晕层,总共有10余层涂层。如图2所示。

人眼对绿光最敏感,对蓝光最不敏感,故上述多层负片的排列顺序是不理想的。但为了保证负片有足够的感光度,无法变更这种排列。彩色正片对感光度的要求不很高,可以用强增感氯化银乳剂代替溴化银。这样感绿及感红层中的氯化银对蓝光的敏感性可以忽略不计,从而使 3感光层可以按照人眼对色光的敏感顺序排列:感绿层在最上,感红层居中,感蓝层在最下。

成色剂

彩色感光乳剂与黑白感光乳剂的最大区别是彩色乳剂中含有能在显影过程中形成染料的成色剂,它能与显影剂的氧化物作用,产生各层所需要的补色染料。

(1)作用原理及基本要求:曝光后的卤化银在显影过程中被显影剂还原成银;显影剂被氧化,氧化物与乳剂中的成色剂作用生成染料;染料浓度与银影密度成正比,形成染料影像。成色剂的作用可用下列简式表示:彩色显影剂+溴化银→金属银(银影)+彩显剂氧化物;彩显剂氧化物+成色剂→染料(染料影像)。冲洗过程中将银影漂去,只剩染料影像。多层彩色片首先要求成色剂能在一次显影中分别在各感光层中形成与各该层乳剂所感色光为补色的染料,而且所生成的染料只吸收其补色光而不吸收其他色光。还要求成色剂在制备中不影响乳剂的其他感光性能,在加工溶液中不溶解、不扩散、稳定。

(2)成色剂的种类:a.含碳烃基的水溶性成色剂。最早在多层彩色片中被实际应用,因为颜色不够鲜艳,所以逐渐被淘汰。b.油溶性成色剂。应用较广泛。其分子具有中等大小的亲油性基团。使用时将其溶于油溶性高沸点溶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在高速搅拌下与明胶水溶液形成油珠直径在0.2~0.5微米之间的“油乳”,然后加入感光乳剂中。高沸点油溶性溶剂起抑制成色剂扩散的作用。这种成色剂获得的影像色彩鲜艳、保存性好。它不影响乳剂的粘度,适于现代高速薄层涂布,因此逐渐取代了水溶性成色剂。但通用的油溶成色剂所生成的染料对三原色光吸收情况不理想,有些有害吸收还会造成色彩不够真实,特别是复制后严重失真的后果。c.带色成色剂。它在偶合位置上联接氨基成为偶氮染料,本身带颜色。在显影过程中,起反应的成色剂所带色团脱落,与显影剂氧化物形成各层所需染料,未起反应的成色剂仍保留其色团,形成与影像相反的色罩。在负片印制正片时,色罩有抵消有害吸收的作用。这种成色剂也称色罩成色剂。含这种成色剂的负片冲洗后除彩色影像外,普遍带明显的橙色,因此只能用于负片和中间片而不能用于正片及反转片。 d.DIR成色剂(显影抑制型成色剂)。这种成色剂在偶合位置上加有一个显影抑制剂基团,显影过程中生成染料的同时释放出抑制剂,可以控制高密度部分的显影,改进影像的颗粒性。同时能加强不同曝光量交界处的边缘效应,增大边界两边的密度差,改善影像的清晰度。这种“层间效应”可以起到类似色罩对有害吸收抵消的作用。释出的抑制剂还能扩散到邻层乳剂,降低邻层染料的密度。此外,这种成色剂生成一个染料分子只需还原两个银原子,不但减少银的消耗,还可实现薄层涂布。后来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的显影时抑制剂可扩散距离更远的超 DIR成色剂,在改善清晰度和色彩表达方面更为有效。e.L型和DAR型浅色剂。由日本富士公司首先研制使用。 L型成色剂为聚合型胶乳,其分子发色母体多。使用它可减薄涂层,减少光散射,有利于提高清晰度。 DAR型成色剂能释放影像增强剂,以避免显影开始较迟的曝光颗粒上的潜影遭受破坏,从而增加显影颗粒的数量,提高感光度。

多层彩色胶片的成色原理

负正法彩色片中色的再现

负正法即先用负片拍摄,冲洗后得到与原景物色互补的负像,再印到正片上,冲洗后得到与负像色彩互补而与原景物色彩一致的正像。过程如图 3所示。反转片中色的再现原理与负正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两次显影代替印片过程。摄影后各感光层分别记录了红、绿、蓝光,首次显影用黑白显影剂,曝光处只出现黑白银影,经过二次曝光或化学处理使首次未曝光的卤化银感光成潜影,两次曝光后的卤化银在彩色显影过程中还原为银,同时生成相应的染料影像,漂去两次显影还原的银及胶体银防光晕层,再经定影只剩下染料影像。首次显影影像成负像,二次显影的染料影像是正像。如图4所示。

图 图

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所用成色剂形成的染料稳定性较差,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彩色影像的保存性不及染印法及外偶法的问题。80年代以来,一些胶片厂生产出低退色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改进了染料影像的稳定性,在规定条件下,拷贝的颜色在50年内可无明显变化。随着新型成色剂的改造和发展,多层彩色电影胶片的感光度突飞猛进,同时保持了很好的颗粒性,提高了清晰度。

本文标签: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