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3-22 01:26:03作者:百科
[拼音]:1844Nian jingjixue Zhexue Shougao
[外文]:konomisch-philoso phische Manus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
马克思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著作手稿。约在1844年4~8月写于巴黎,因而也叫《巴黎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部分组成。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问世。1927年苏联把手稿的第 3部分以《〈神圣家族〉准备材料》为标题首次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1932年国际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部分第3卷第一次发表了手稿的全文,标题为《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它的第一个中译本由何思敬翻译,1956年出版。1979年由中国共产党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重新翻译,编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但是它把私有财产当作当然的前提,把私有财产的规律想象为永恒的自然规律。这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
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手稿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生存条件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他吸取了当时德国哲学中广泛使用的异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试图用异化来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所表述的规律不是劳动的规律,而是异化劳动的规律。他具体考察了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变成异化劳动的表现:
(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与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4)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在考察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揭示了产生对抗性社会关系的根源,指出通过异化劳动,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达到极限,就必然成为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
马克思用异化来说明共产主义。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在手稿中,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G.W.F.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它所提供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其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人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不过在黑格尔那里,这一思想是以抽象的思辨的形式来表述的。因为在他看来,人只是自我意识,而劳动只是精神劳动,人的异化及其扬弃只是在抽象的自我意识中进行的。
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而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他把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从而贯彻了能动的原则,克服了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初步揭示了资本和劳动的对抗性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抽象性。他把宗教、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看作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受到生产普遍规律的支配;把生产劳动了解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的活动,从而把生产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他还得出了“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所诞生的过程”的结论。这些思想对于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还带有抽象的、理想化的性质,因为他还没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出发,而是从抽象的劳动出发,以劳动的异化来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把共产主义看作人对人的真正本质的占有、向真正的人的复归等等。这表明马克思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维方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