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

更新时间:2023-03-22 00:38:10作者:百科

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河北、河南3省边界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各地领导人民展开了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1月,太原失陷后,晋中地区数十万国民党军向西向南撤退。此时,已进入正太(今石太)铁路以南的八路军第129师等部,为执行中共中央创建以太行、太岳两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指示,除部队主力保持机动外,组成若干游击支队和工作团,分赴晋东南和平汉路以西的晋冀、冀豫边以及冀南地区,协同中共地方组织建立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武装, 开展游击战争。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第 129师先后派出挺进支队、东进纵队和骑兵团深入冀南平原,协同中共冀南特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至1938年4月,取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的胜利,收复辽县(今左权县)、襄垣、沁县等18座县城,将日军驱逐出晋东南地区。冀南抗日军民解放了广宗、曲周、平乡、南和等县城及附近各县广大地区,解散了“维持会”,建立了抗日政权。从而奠定了晋冀豫边和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并扩大了部队,成立了晋冀豫军区和冀南军区。4月下旬,在第129师、第115师各以一部兵力挺进冀南,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同时,第129师又以第386旅进至平汉路西侧的冀豫边地区,至8月开辟了漳河以南、道口(今滑县)至清化(今博爱)铁路以北的豫北地区。至此,北起正太路、南至道清路,东起平汉路、西至同蒲路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形成。7、8月间,冀南区党委和行政主任公署成立。至此,以南宫为中心的北起沧石(沧县至石家庄)路,南跨漳河、卫河,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的冀南抗日根据地也基本形成。1939~1940年,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1940年6月撤销晋冀豫军区,分别成立太行军区、太岳军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遂分成太行、太岳两块。8月,成立了太行、太岳、冀南行政联合办事处。1941年至1942年上半年,日伪军对太行、太岳、 冀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 “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根据地逐步缩小。1941年7月,成立了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边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根据地军民在边区政府领导下,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精兵简政,开展整风、生产运动,实行“敌进我进”和全面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至1942年底,终于渡过了极端困难时期。1943年,太行、太岳根据地斗争形势日趋好转,8月,又恢复和发展了太(行山)南和豫北新区。1945年8月,成立了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太岳和冀南抗日根据地遂成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