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3-22 00:37:54作者:百科
[拼音]:guomin jingji guanli tizhi
[外文]:management system of national economy
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具体制度和方式、方法。它是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将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具体组织形式,是管理国民经济的制度的总称,是生产关系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类型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从管理层次看,有企业管理体制、地区(包括城市)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体制、部门管理体制和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2)从经济管理部门看,有综合部门管理体制和专业部门管理体制;
(3)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有生产管理体制、流通管理体制和分配管理体制。各种分类管理体制,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统称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内容主要有:
(1)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
(2)经济组织形式。包括管理机构、调节机构、监督机构的设置等。
(3)管理权限的划分。包括计划、人力、财力、物力等权限,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国家与集体和个人之间以及管理机构、各类人员的权限与职责的划分,以及利益关系。
(4)管理制度。包括对宏观经济活动和微观经济活动规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5)管理方法。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上述各项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从不同方面构成完整统一的、相互协调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产物,而管理体制又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科学管理影响着(有的还会直接表现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形式。评价一种管理体制的优劣归根结柢是看它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管理体制。在相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下,各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历史、地理等具体国情不同,可以有不同类型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管理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与国民经济体制的关系国民经济体制包含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为基础的,不同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不同的管理体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后,管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计划管理是维系国民经济管理的支撑点,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管理体制都从属于计划管理体制并受计划管理体制的直接影响和制约。计划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和主体。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中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参照苏联和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的模式和办法,以及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到的经验而逐步形成的。其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来组织经济;管理权限主要集中于国家行政机构,管理方法较多采用行政办法。这种管理体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要逐步实行以下改革:
(1)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2)把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增强企业活力;
(3)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4)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5)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
(6)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改革工资制度和劳动制度。这种改革,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改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通过改革,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