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更新时间:2023-03-22 00:33:27作者:百科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作为货币政策控制变量的金融指标。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各种政策工具不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而是要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设立一些参数作为中介指标,并用其测度货币政策是否被有效地执行。在70年代以前,各国中央银行以利率作为直接调节和控制的中介变量,其效应有限。70年代后,开始选用多项可直接控制的参数作为中介指标。要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效地反映货币政策的效果,所选用的中介指标必须满足3个条件,即可测性、可控性和与最终目标的强相关性。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当是资料能迅速收集、对政策工具反应敏锐以及与最终目标有明确的统计相关等,还应能将政策性和非政策性效果明确区分。中介目标的种类有:存款准备金、短期利率、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

许多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上,经历了由利率到货币供应量的更迭过程。目前普遍认为,最适宜的中介指标是货币供应量,它不仅有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而且便于中央银行控制操作。在中国,由于经济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所选择的中介指标是现金发行(回笼)量和银行信贷规模。现金发行(回笼)指标即货币供应量的M0,有较强的可控性,便于进行序时计量,控制M0实际上就是控制基础货币的投入,而把货币供应量的M1(包括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作为监测指标。银行信贷规模,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只要中央银行能把信贷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以内,也就能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稳定币值、发展经济产生直接而确定的效果。

本文标签:货币政策中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