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3-21 22:34:20作者:百科
[拼音]:Zhongguo gudai maozhiwu
[外文]:Woolens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以羊毛、骆驼毛、马毛、牦牛毛、兔毛、羽毛等动物纤维为原料织成的纺织物。以羊毛为主。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区的手工毛纺织生产已经萌芽。约公元前2000年,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已把羊毛用于纺织。新疆罗布淖尔遗址出土的约公元前19世纪的毛织物和毛毯,组织结构都是平纹,毛织物均为棕色,毛毯是黄色,经纬向密度均较稀。1978年秋,新疆哈密五堡墓地出土了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精美毛织物,有斜纹和平纹两种组织。还首次发现用色线织成的方格彩罽残片,残长21厘米,宽16.5厘米。彩罽为深褐色地,上以红、蓝、白三色毛线织成方格纹。经纬毛纱均加右捻,每厘米经线21根,纬线16根, 3枚右向斜纹组织,说明当时哈密地区毛纺织染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1957年青海柴达木盆地南部的诺木洪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古代毛织品,经测定,距今年代为2795± 115年,组织以平纹居多,其中有 5块黄褐或红褐两色相间的条纹罽,也有的是素织品,经密一般大于纬密,其中 59DT093号毛织品经密每厘米13根,纬密每厘米只有 6根。
秦汉时,中国毛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相当于东汉时期的毛织品曾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有人兽葡萄纹双层平纹罽、龟甲四瓣花纹罽、毛织带、蓝色斜褐、色罽等,均为羊毛织品。其中龟甲四瓣花纹罽是河西秋毛所织,在蓝色地上以白色织八角形与方形交错的几何纹,在八角形与方形中填红色四瓣花纹,白色勾边。经纬均为双根并用之捻线,色彩均系植物染料所染。1980年新疆罗布泊西岸楼兰故城东 7公里高台墓地 2号东汉时期墓出土的彩色毛毯残片,有艳丽如新的红、黄、蓝、黑四色。同墓出土的一件双面栽绒地毯残片,色彩有紫红、粉红、橘黄、中黄、草绿、深蓝、墨绿、羊毛本色等 8种,地经为双股左捻羊毛线,每厘米7根,地纬为8股并用的无捻羊毛线。栽绒方法是每两根地纬嵌结绒纬一根,一正一反为一组,使用 U字形打结法对地经隔行栓结,正面显示花卉纹,反面为深蓝地,这是现今世界上最早的双面栽绒地毯文物标本,说明地毯栽绒技术有可能就是在中国新疆地区最早发明的。同墓还出土了极为精美的石榴花卷草纹罽同拉绒缂毛残片,经密每厘米40~70根,纬密每厘米28~30根。这类缂毛还曾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拉乡赛依瓦克汉时期墓出土(图1),其中的一条缂毛裤子残片,在蓝色地子上缂织着人首、马身像,肩披披风,双手扶捧着吹奏的乐器奔腾行进,周围环以花朵,色彩丰丽明快,造型写实,反映了高巧的缂织技术。(图2)
从南北朝到清末的1000多年间,中国毛织技术趋于稳定发展,缂织法和栽绒毯织法不断向中原地区传播,毛织原料也更为广泛。南北朝毛织物曾在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北朝遗址出土,有在蓝地上印有白色散朵花的斜褐,构图新颖活泼,装饰性很强。此类散花式纹样,一直流行至今。同遗址还出土有方格呢、紫色褐和黄色斜褐。唐代的几何兽纹毛织挂毯曾在新疆若羌米蓝遗址出土。新疆巴楚脱库孜萨来唐代遗址也出土了大批毛织品,有西藏羊毛与山羊毛交织花毯、藏羊毛花毯、华北秋毛花毯、新疆羊毛、藏羊毛、河西秋毛交织牡丹纹毯、土种羊毛、土种山羊毛交织品等。另外,北京明定陵出土的织锦、缂丝、刺绣衮服龙袍等,还部分织入孔雀羽拈线,使织物显得更加辉煌。清代利用孔雀羽缂织的织品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