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11:34:55作者:百科知识库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历史沿革 1959~1981年,先后在汉滨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表明,远在七、八千年前,越河川道及汉江两岸,已形成原始聚落。

西周初,安康地属庸。东周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取汉水上游地,设汉中郡于汉江北岸台地,始置西城县。

秦统一六国(前221),西城县为汉中郡治,辖区大体相当今安康、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镇坪七县在内的广大地区。

西汉(前206~24),沿袭秦制,西城县为汉中郡治,辖今汉滨区的大部和紫阳、岚皋全境。

东汉(25~220),西城县辖今安康、岚皋、紫阳、平利和镇坪五县,属汉中郡,隶益州刺史部,郡治移南郑县。建安二十年(215),汉中郡改名汉宁郡,西城县辖今安康、岚皋、紫阳、平利、镇坪五县。二十一年(216)复名汉中郡,分东部为西城郡,划属荆州。二十四年(219),汉中郡属蜀。

三国(220~280),曹魏黄初二年(221),取“曹魏兴盛”之义,改西城郡为魏兴郡,治所西城县。晋时(265~280),西城县仍为魏兴郡治所,隶荆州,辖今安康、岚皋、紫阳县地。

南北朝(420~589),西城县为魏兴郡治,隶梁州,辖今安康南部及岚皋县地。西魏废帝三年(554)设金州,因越河川道出麸金得州名,治所魏兴郡西城县。北周武成二年(560),撤销西城县,辖地并入吉安县。天和四年(569),吉安县治所迁回西城,县城改建汉江南岸,辖今安康、岚皋、平利、镇坪四县。北周末年废县,复置魏兴郡。

隋代(589~618),复设西城县。开皇十八年(598)改称吉安,仍属金州。大业三年(607)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县改称金川,辖今安康、岚皋、平利、镇坪四县,隶西城郡。十三年(617)郡县俱废。

唐代(618~907),武德元年(618),划金川县一部复设西城县,辖今安康、岚皋两地,并在城内复设金州,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金川、西城划属山南东道。天宝元年(742)撤州设安康郡。至德二年(757)改名汉阴郡。乾元元年(758)又撤郡复设金州,治所西城。

五代十国(907~960),沿唐制,西城县属前蜀、后蜀统辖。

宋代(960~1279),至道三年(997),西城县辖今安康、岚皋二县地,为金州治所,隶京西路。熙宁五年(1072)划归京西南路。南宋建炎四年(1130)改属利州路。绍兴十四年(1144)划属利州东路。

元代(1279~1368),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至元年间(1279~1294)金州改为散州,撤销附郭西城及平利、旬阳、汉阴、石泉诸县,至此废西城县。金州辖区相当于今安康、平利、镇坪、白河、旬阳、紫阳、岚皋、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县地境。

明代(1368~1644),金州属兴元路。万历十一年(1583)大水毁州城,于赵台山下筑新城,改名兴安州,属汉中府,辖今安康、岚皋县地。二十三年(1595),兴安州直属陕西布政司。

清代(1644~1911),顺治四年(1647),兴安州城迁回老城。乾隆四十八年(1783),州升为府,以原兴安州并汉阴地在府城设县,取“安民康泰”之意,称安康县。五十五年(1790),分出汉阴地,设立汉阴厅。道光二年(1822),分出安康县南部三铺,设立砖坪厅。此后县的辖区相对稳定。

中华民国(1912~1949)前期,安康县属汉中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废道,县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陕西省在安康地区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以地命名,辖十县,治所安康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27日安康全境解放,建立县人民政府,隶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隶属陕西省安康分区专员公署;在县城关范围设安康市,直属安康专署。

1954年4月,撤销安康市,改为城关区,隶安康县人民政府。

1958年12月10日,安康、岚皋合并;1961年两县分置,恢复原建置。

1988年9月14日安康县以原建置基础改为市,总面积仍为3648.87平方公里。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康地区和县级安康市,设立地级安康市,安康市设立汉滨区,以原县级安康市的行政区域为汉滨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五星街。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