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0:32:26作者:百科知识库
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简称“赣”。
东邻浙江、福建,南接广东,西毗湖南,北连湖北、安徽等省,介于北纬24°29′~30°05′,东经113°35′~118°29′。面积16.66万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3771.0281万。辖5地区、6地级市、10县级市、74县。省会南昌市。
自然条件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具有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江湖众多,以鄱阳湖为中心呈向心水系。又是中国南方红壤分布面积较大的省区之一。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
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的地质基础。
地貌上属江南丘陵的主要组成部分。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则为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与两湖平原同为长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长江和省内五大河流泥沙沉积而成,北狭南宽,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整个鄱阳湖平原地势低平,低丘、岗地相互交错,大部分地面高程在50米以下,相对起伏不过2O米,唯有庐山和西山,突兀于平原西缘;各河汇入鄱阳湖的三角洲部分,地面高程仅15~26米,相对高差仅几米。地表主要覆盖红土及河流冲积物,红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状起伏。湖滨地区还广泛发育有湖田洲地。水网稠密,河湾港汊交织,湖泊星罗棋布。
赣中南以丘陵为主,多由红色砂页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较松软岩石构成,经风化侵蚀,呈低缓浑圆状,海拔一般200米,接近边缘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约300~500米;其相对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仅50~80米。
尤其赣中丘陵地区,河谷宽展,起伏平缓。丘陵之中,间夹有盆地,多沿河作带状延伸,较大的有吉(安)泰(和)盆地、赣州盆地及于都、瑞金、兴国、宁都、南丰、贵溪等盆地。
山地大多分布于省境边缘,主要有:东北部的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南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西北与西部的幕阜山脉、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成为江西与邻省的界山和分水岭。山脉走向以东北—西南向为主体,控制着省内主要水系和盆地的发育。多数山地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和花岗岩组成,山峰陡峭,堆积物较厚。山岭间的河谷和隘口多为交通孔道。
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19.5℃。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极端最高温几乎都在40℃以上,成为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冬季较短,1月均温赣北鄱阳湖平原为3.6~5.0℃,赣南盆地为6.2~8.5℃。全省冬暖夏热,无霜期长达240~307天。
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持续期为240~270天,活动积温5000~6000℃,对于发展以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及喜温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开敞,特大寒潮南侵时有不利影响。
江西为中国多雨省区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区分布上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庐山、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是全省4个多雨区,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区,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年降水季节分配是4~6月约占42~53%。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与少雨年份相差几近一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及年际变化大是导致江西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水文省境地形南高北低,有利于水源汇聚,天然水系发育,水网稠密,降水充沛,但各河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对航运略有影响。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达1.84万公里,除边缘部分分属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长江外,其余均分别发源于省境山地,汇聚成赣、抚、信、鄱、修五大河系(见赣江、抚河、信江、鄱江、修水),最后注入鄱阳湖,构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其流域面积达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鄱阳湖是中国第1大淡水湖,连同其外围一系列大小湖泊,成为天然水产资源宝库,并对航运、灌溉、养殖和调节长江水位及湖区气候均起重要作用。
土壤与植被红壤和黄壤是全省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性土壤。以红壤分布最广,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6%,具有“瘦、酸、粘”和“板结”的特性,需改良和综合利用。黄壤常与黄红壤和棕红壤交错分布。此外还有山地黄棕壤,而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面积则很小。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紫色土,是重要旱作土壤,此外有冲积湖积性草甸土,亦称草洲土或潮沙泥土。石灰石土面积不大。耕作土壤以水稻土最为重要,面积达200多万公顷,几占全省耕地的80%。江西植被类型多样,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组成南北存在一定差异。南部有较多的热带植物区系,北部则掺杂有不少暖温带区系,并逐渐向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过渡。山区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全省拥有近300种世界珍稀动植物,至1988年底,全省共建有3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93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区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江西大致分属2个自然地理区: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区鄱阳湖周围属此区的两湖平原亚区。
位于省境北部,以面积广大的湖积、冲积平原为主,仅四周有比高约20~30米的红土波状地。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气候温暖湿润。土壤为红壤及水稻土。植被为含落叶阔叶林成分的常绿阔叶林,目前多被人工植被所替代。
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全省绝大多数地域属此区。可分为4个亚区:
(1)赣东北低山丘陵亚区。以怀玉山和武夷山为主,山间散布有众多的红色盆地,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2)赣中南丘陵亚区。以红色盆地与砂岩丘陵相间分布为特征,主要盆地有吉安—泰和及永丰—崇仁盆地等。天然植被多已遭破坏,以杉、马尾松和毛竹为主的人工林最为常见。除粮食及木材外,油茶、茶叶、柑橘也很重要。区内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
(3)赣西低山丘陵亚区。由东北—西南走向的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及其间的宽广谷地组成。谷地利于农业生产。山地是华中木材、竹、茶、苎麻、油茶生产基地之一。
(4)赣南山地亚区。地形以属南岭的大庾岭和九连山为主,山势高峻。气候湿润温暖,植物繁盛,垂直分异显著。森林资源较丰。
发展简史江西历史发展渊源甚早。春秋战国时代,大部分先属越,后属楚。秦为九江郡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向五岭以南沿海扩展势力,在省境开辟了通达岭南和闽越的通道。西汉时,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抚河沿岸谷地农垦逐步兴起,南昌、九江开始成为江西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西晋末年,随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由北方迁入鄱阳湖周围地区的人口渐增,带来了北方的先进耕作技术。至南朝时,江西已有大量粮食东运,成为当时南朝粮食主要供应地之一。
迨至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省境不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线地区农业兴盛,而且东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区也广泛开发,并陆续设置县治。粮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发展。当时,浮梁(今景德镇市)茶叶已为著名商品。纺织、陶瓷以及银、铜、铁、铅等采冶业均有所发展,商业渐发达。唐代为发展对外贸易,再度开辟穿越大庾岭、南达广州的驿道,各国使臣也沿此路线利用长江水运辗转抵长安。故南昌、九江成为商旅汇聚的繁荣都邑。昌南(景德)镇瓷器则已名闻天下。
南宋及元初,省境陆续兴修了多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中原人口再次大批南迁入境,偏僻山区逐渐开发。在农业较发达地区,农作物生产开始萌发专门化过程,北部地区小麦种植普遍,茶叶产地日增,婺源茶叶誉为绝品;朱橘、柑橘、金橘运销京师;景德镇成为闻名全国的瓷都,瓷器远销欧洲。南宋后,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中心之一。
明、清时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257257发展。明初垦荒面积曾达43万余公顷;手工业以冶铁、炼铜铸币业著名;手工造纸遍布各地;制瓷业日趋发达,到明初官窑、民窑已近3000余座,年可产瓷器数十万件。
除南昌、九江外,清江、吉安、临川、赣州等自明代起亦成为较大都邑。九江商业尤为繁盛,被列为中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吴城镇,均以手工业或商业、航运发达而号称江西“四大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九江辟为商埠,1861年正式开埠通商。尤当长江航运兴起后,九江成为江西最大物资集散中心。至清末,九江逐渐取代了南昌的经济地位。此后,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江西已有所发展的茶叶、粮食、烟叶、苎麻、蓝靛等的生产备受排挤减产。已有一定基础的纺织、造纸、瓷器等手工业遭严重打击。近代工业落后,唯煤矿和钨矿的开采略具规模。1898年萍乡煤矿大量开采,为便于煤炭外运,1905年修筑了萍(乡)株(洲)铁路。1908年萍乡煤矿并入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同年又修筑了南浔铁路。同时省内丰富的钨矿资源亦深受帝国主义掠夺,从1917~1918年开始大规模土法开采赣南大庾、西华山一带钨矿,此后又扩及龙南、全南、崇义等县共30多个矿场,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至1923年汉阳铁厂停办之后,萍乡煤矿产量大幅度下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特别是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江西成为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中心。直到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红军主力才撤离江西。在此期间,南京国民党政府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围剿”与疯狂破坏,致使人口大量流散和死亡,经济发展滞缓。1936~1937年随浙赣铁路的建成,大大加强了江西与苏、浙、沪等地的联系。1939年日寇入侵,江西经济日趋萧条。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原有工业破坏无遗,全省粮食产量较抗战前最高年产量减少60%,森林面积缩减30%,70%的油茶林面积及85%的茶园面积陷于荒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经济方得到恢复和发展。
人文概况:人口与民族全省人口约为3771.0281万,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226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以鄱阳湖南侧的南昌、樟树、抚州一带人口最为稠密,每平方公里超过500人,次为浙赣铁路沿线的萍乡、宜春、上饶、广丰、玉山一带以及赣南的赣州、南康和沿江、湖的波阳、九江等城市邻近地区,每平方公里也达400人以上;边缘山区每平方公里则不足百人。
在省境总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79.60%,城镇人口占20.40%。江西是中国民族构成较单纯省份,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回族近8000人,畲族7000余人,另有满、壮、苗、瑶、蒙古、侗等民族。除回族多住城市外,少数民族大多分散居住在赣东北和赣南山区,以务农为主。
经济概况:20世纪50年代以前,江西为农业省,经济基础薄弱。50年代以后,工业及其他产业发展较快,1990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680.98亿元,农业产值占37.5%,工业产值为62.5%。目前,江西是中国重要农业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铜、钨等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地。
农业省境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境内鄱阳湖平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江西也是华东地区木材和毛竹生产基地,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
农业用地在全省土地总面积中约占65%,其中耕地238.3万公顷,林地553.2万公顷,可养殖水面30.6万公顷。约有79%的耕地分散在丘陵山区,21%集中于平原地区。土地垦殖率平均约为1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鄱阳湖周围五大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垦殖率高达50%左右,由此向四周延伸,丘陵、岗地地区垦殖率约在20%;边远山区地势陡峻,耕地多分布于河谷及山间盆地,垦殖率大多不及10%。
(1)中国江南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70%。其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90%,稻谷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5%。1957年以后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小麦的分布以赣北为主,甘薯则以赣中、赣南最多,大豆则主产于鄱阳湖东岸、南岸及吉泰盆地。80年代以来,全省粮食商品率渐增,年均上调国家粮食约为5亿千克,并在鄱阳湖畔和吉泰盆地建设了一批商品粮基地县。
(2)经济作物种类多。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江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油菜籽占40%以上。油茶是省内主要的木本油料,面积约100万公顷,略少于湖南,居全国第2位。宜春、遂川、永丰、兴国等县盛产油茶,素有江西“油库”之称。棉花主要产于赣北、赣中和赣东北3大棉区,其中以赣北棉区最为重要,是省内最主要的棉花集中产区。
江西是中国南方九省(区)产蔗区之一,其分布以北纬27°以南的赣南、赣中地区面积最多,约占全省蔗田面积的70%以上,产糖量约占全省80%。苎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济作物,其分布以瑞昌、上高尤为集中。黄红麻以余江、金溪为主要产地。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江西是中国著名江南茶区的组成部分,茶园以赣东北的上饶地区、景德镇市及赣西北的修水流域最为集中。婺源所产“婺绿”同修水一带所产红茶,被誉为“绝品”。
庐山所产的“庐山云雾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水果以南丰蜜橘、遂川金橘、南康早熟柚等为名贵地方品种。柑橘栽培集中于新干、清江,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南丰蜜橘品质特佳,驰名国内外。
(3)江西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木材、毛竹产地之一,为华东地区仅次于福建的木、竹生产基地。全省森林覆盖率约为33.1%,活立木蓄积量达2.54亿立方米,竹材蓄积量为8.8亿株。森林以樟、楠、柏、栲、栎类等阔叶树居多,针叶树则有杉木、马尾松等。山地丘陵中还广泛分布有油茶、油桐、乌桕等多种经济林木。全省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三南、安寻、上犹江、遂川、幕阜山等11个林区。
(4)畜牧业以养猪和水禽较有基础。赣江、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区为全省养猪业较发达的地区。全省有乐平猪、玉山黑猪、赣州白猪、兴国“茶园猪”和滨湖黑猪等优良猪种及杂种猪。养牛业以黄牛较盛,多分布于丘陵山区,滨湖及河谷平原地区则以水牛为主。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家兔等。水禽主要有肉用大余和宜春麻鸭及玉山大白鹅等。泰和武山的“武山鸡”(又称“泰和鸡”、“乌骨鸡”)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5)江西是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包括鄱阳湖在内的总水面达166.7万公顷,其中可供养殖的水面达26.7万公顷。鄱阳湖是省内天然大鱼库和淡水渔业基地,拥有鱼类水产资源达百余种,捕捞量约占全省天然捕捞量的70%以上。省境长江沿岸一带水域,所产鱼苗除供全省养殖外,还运销国内许多省区。名贵鱼类有鲥鱼和婺源的荷包鲤、兴国的红鲤等。
农业区各区范围与上述自然地理区同。
工业1949年以前工业基础薄弱,仅有少数设备简陋的制瓷、食品、棉纱、采煤等厂矿。5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其中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制瓷等居全国前列。
(1)有色金属、钢铁工业。中国矿种较齐全的省份之一。在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拥有136种,已探明储量的达77种,居全国首位的即有9种。
其中钨、铜、钽、铌和稀土都有一批大型矿床,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占重要地位,素有江西“五朵金花”之称。有色金属采冶工业较发达,正逐步形成以“南钨北铜”为主体的国家重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钨矿主要分布于赣南,是省内最重要矿产,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在赣州已建有钨冶炼厂。铜矿主要分布于赣北,其探明储量亦居全国首位。上饶、临川、九江、鹰潭等地正建设成为赣北铜业基地,其储量约占中国的1/5,其中工业储量约占1/3,是中国最大的铜业基地。德兴铜矿属特大型铜矿,适于露天开采。贵溪冶炼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炼铜企业,铜产量占全国1/3以上。江西钢铁工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以省内铁矿和煤炭为原料,新余已初步建成地方钢铁联合企业基地,所产锰铁产量约占全国一半。经勘测,省境金、银矿储量居全国之首。信丰县境发现远景储量达500万吨的麦饭石矿。龙南县为中国南方重要稀土生产地。
(2)煤炭、电力工业。中国江南煤炭产地之一,萍乡、丰城至乐平一带为省内主要储煤地带。萍乡煤矿是开采历史较长、产量最大的老矿区,丰城煤矿为省内第2大煤矿,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建的现代化煤矿。紧靠丰城煤矿还有储量在2亿吨以上的曲江隐伏煤田。此外,还有储量丰富适于露天开采的石煤资源。电力工业以火力发电为主,约占总发电量的63%;火力发电厂以贵溪、?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7265.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忠恕⒛喜⒕暗抡蛭匾H∷芾砺墼滩亓看?82万千瓦,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6116座,装机容量85.07万千瓦,发电量占可开发水力资源的14.2%。其中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柘林水电站是中国最大的土坝发电站。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万安水电站是80年代初期兴建的大型水电站。
(3)机械、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已具一定基础,南昌为中国飞机制造基地之一;南昌、临川、上饶等地兴建了汽车制造工业;瑞昌、九江崛起为重要船舶工业基地。此外有拖拉机、柴油机、电机、机床、矿山机械制造、精密光学仪器和仪表制造。电子工业是省内新兴工业,80年代初期已遍及全省,以南昌、景德镇、吉安等地为著。
(4)制瓷工业历史悠久,著名瓷都景德镇历来是中国著名的瓷器生产中心。1949年以来,瓷器生产已逐步机械化,产品分色釉瓷、彩绘瓷、刁镶瓷3大类,并恢复了金星绿、匀红、霁红等产品的制造。现为中国八大产瓷区之一。
(5)轻工业以纺织、造纸、制糖等为重要。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工业为主,主要分布于九江、南昌、临川3市;麻纺织和丝绸工业则以南昌为重点;化纤纺织工业以南昌和乐平为主。造纸工业以南昌、赣州、吉安为基础。制糖工业集中于赣南甘蔗产区的南康、赣县。
(6)化学工业为江西新兴工业部门。九江已成为省内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南昌、新余以化肥生产为主;此外,还有九江、新干的制碱;南昌、鹰潭、德安的橡胶;南昌、于都、瑞金等地的塑料等。
(7)木材加工工业以赣州、吉安、樟树、南昌为主。吉安的樟木箱、樟脑等产品驰名各地。
交通运输以铁路运输和内河航运为主干,公路运输量最大,民用航空运输有所发展。
(1)铁路运输主要有浙赣和鹰厦等干线。南昌和鹰潭为省内重要铁路枢纽。浙赣线横贯省境中部,西与京广、湘黔等铁路干线相连,沟通了华东、中南和西南三大地区间的联系;北连向九、皖赣、张塘等线;南接鹰厦、向乐、分文等线。向九线自赣江大桥建成后,由原南浔、向南两线联成,九江长江大桥建成后将可与合肥直接联通。皖赣线由安徽芜湖至本省贵溪,大大缩短了江西、福建、皖南通向南京等地的距离。鹰厦线是赣、闽间的主要通道。张塘线由浙赣线上的张家山通向上塘(丰城煤矿)。分文铁路由分宜经安福、永新至文竹,为通往井冈山区的要道。纵贯全省的京(北京)九(九龙)铁路干线正在建设中。
(2)内河航运以鄱阳湖为中心,以赣江、抚河、信江、鄱江、修水五大河流为主干。赣江为省内最长、最主要的内河航道,自赣州至湖口630公里航道可全年通行轮船。1983年兴建万安水坝及船闸后,盛水期轮船可延伸至于都。鄱阳湖和信江、修水、鄱江等均可通航轮船,其他河道大部分通航木船。
(3)江西已建成纵横连贯的公路网,公路运输以南部为重要。主要公路干线有:昌赣线自南昌经樟树、吉安至赣州,全长425公里,是省内纵贯南北、运量最大、客运频率最高的重要干线;南瑞线自南昌经抚州、宁都至瑞金,全长408公里,为省内第2条纵贯南北干线。此外,昌赣线连接赣韶线(232公里),可达广东韶关;南瑞线可通福建;南景线可通皖南;南萍线则可连通湖南。南昌为全省最大公路运输中心,赣州、吉安、临川、上饶、九江、宜春、鹰潭等则是地区性公路运输中心。
(4)民用航空发展较快,已辟有南昌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福州、武汉等航线;省内则辟有南昌至赣州和景德镇两地的航线。其中以南昌—广州线货运量最大,南昌—赣州线客运最为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