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厦门市同安区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9:23:27作者:百科知识库

厦门市同安区的历史沿革 晋太康

三年(282年)析东安县置同安县,当年即废。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4乡置大同场,为县之前身。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正式升场置县,辖3乡11里。包括今厦门市、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部分。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部分, 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南唐 保大七年,西元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厦 门、莆田、漳 州)。宋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

宋同安县下辖3乡33里,后并为27里,再缩为11里,即同禾、民安、翔风、嘉禾(以上属绥德乡)、长兴、从顺、感化、归德(以上属永丰乡)、仁德、安仁、积善(以上属明盛乡)。

元代改里为都,3乡之下统44都。永丰乡下辖原从顺里西界1~5都,原感化里西界6~8都,原归德里西界9~10都,原长兴里东界1~3都,计13都;明盛乡下辖原仁德里西界11~13都,原安仁里西界14~16都,原积善里西界17~20都,计10都;绥德乡下辖原同禾里东界4~7都,原民安里东界8~11都,原翔风里东界12~20都、原嘉禾里西界21~24都,计21都。

明洪武元年(1368年)恢复里制,里下辖都。增置在坊里辖县城2隅。全县共划3乡12里2隅44都。洪武二十年为防倭患,尽徙大小嶝岛2都人民于内陆。永乐元年(1403年)从顺里5都并为3都,感化里3都并为1都,长兴里3都并为1都,归德里2都并为1都,县辖3乡12里2隅35都。后都下设图。成化六年(1470年),大、小嶝2都人民奏复其旧。至此,同安县下辖12里2隅37都53图。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在同安县 绥德乡 嘉禾里 置思明州;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清沿明制。 清代朝廷《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 :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年)恢复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清代开始,同安县、厦门岛隶属福建兴泉永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 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道台先在莆田(兴化府驻地),中期从莆田移驻泉州,再自泉州移驻厦门。 《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厅。《世宗实录》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6)升延平府大田县、泉州府永春县、德化县为永春州来道属,改道名为兴泉永道,至

,兴泉永道领府二一州:兴化、泉州、永春州,直隶州一:永春州。

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翔风、民安2里(丙洲除外,划归从顺里)及同禾里的五、六、七都置马巷厅。光绪间行保甲制,改图为保。至

,同安的行政建制层级为:县→乡→里→都→保→甲(每保10甲,每甲10户)。全县共3乡9里21都。

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英军攻陷厦门,霸占兴泉永道道署,改为英国驻厦门领事馆。1863年(同治二年),清朝收回迁回道署旧址。次年,兴泉永道道尹曾宪德又拆除英国领事馆洋楼,重建道署,并立《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石碑记述此事。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管辖厦 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4月,划出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置思明县,不久废。裁马巷厅复归同安县。至民国36年,稳定为13乡镇150保2325甲,

1933年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市,厦门市成立,旋改特别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兴泉省,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 门, 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撤销,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地同安县)。

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 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厦 门、泉 州、莆田)。保持至1949年9月同安解放。

1949年9月 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泉 州,管辖泉州、莆田、厦门。

1949年9月 第十兵团进入了福建大陆,攻入厦门, 后金门战役(古宁头战役),金门炮战。详见金门战役、金门炮战

相关 文章和词条(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正式划上了句号)。

解放初,暂以民国旧保甲为基础,划全县为7区150保2325甲。第一区驻灌口后祥,辖27保;第二区驻潘涂后溪,辖22保;第三区驻垵柄,辖16保;第四区驻布塘,辖19保;第五区驻马巷,辖30保;第六区驻曾厝,辖22保;第七区驻大同,辖14保。

1950年7月 改属福建省晋江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

1950年底开始,废除保甲制,建立乡政权。至1951年3月,全县共建立7区2镇,下辖139个乡9个街道。

1952年,经过三年的剿匪、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全面开展民主建政。10月,将原7区2镇扩增为10区138乡2镇。

1953年11月 划出同安县集美乡到厦门市郊。

1955年10月,重新划为7区(东孚、后溪、洪坂、后寨、布塘、马巷、洪钟)1镇(城关),下辖141乡(其中东山、碧岳、田洋、朝宗、祥桥、凤岗、五显等7个县直辖乡)6条街(后炉、三秀、东溪、双溪、西溪、西安)。

1956年6月,合并区、乡,将全县原7区1镇、141乡合并为4区2镇,下辖49乡10个街道。

1956年7月,经上级批准增设灌口镇,将灌口镇周围的农业人口区域增设张庄乡,即为4区3镇50乡。同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城关镇成立西溪、友谊、三秀、后炉、东溪5个居民委员会,同时撤消原6个街公所。

1957年,省人民政府指示将灌口区的金山、锦宅2乡划归龙溪县,又将东孚、鼎美等12乡划归厦门市郊区。至此,全县实为3区2镇36乡。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为16个大乡2个镇。镇下设居委会,乡下辖高级农业社:原澳溪乡、杜川乡与平和乡的云埔合并为新峰乡,原莲湖乡、河田乡与平和乡的云洋、窑市合并为永丰乡,原策槽乡、朝阳乡与惠东乡瑶头、坑打、阳翟合并为城郊乡,原西荣乡、祥溪乡(由营溪乡析置)合并为云峰乡,原美山乡、丙洲乡与惠阳的惠东、西埔、埭头合并为美山乡,原新民乡、西湖乡、凤山乡合并为新民乡,原平原乡、碧霞乡、新南乡合并为洪塘乡,原美泽乡、西岭乡、峰林乡合并为汀溪乡,原新凤乡、牧茶乡、诗林乡合并为新圩乡,原汀山乡、汀丰乡合并为果园乡,原西岩乡和水电乡的洪前、洪钟、新店3个支点合并为新岩乡,原新垵乡、舫山乡和曾美乡的湖岗、六乡2个支点合并为巷东乡,原海峰乡、海鸣乡合并为巷南乡,原巷西乡和曾美乡的曾林支点合并为巷西乡,原盐山乡和水电乡的吕塘支点合并为盐山乡,原前哨乡、普谊乡合并为前线乡,两镇设置不变。

1958年10月 从晋江专区划出改隶于厦 门。

1958年下半年,开始建立人民公社,撤消原乡建制。至1959年2月,全县共建立7个人民公社,6个农林场,下辖127个大队、5个居委会。

1959年2月,全县共建立7个人民公社,6个农林场,下辖127个大队、5个居委会。

1960年4月,精简机构,全县合并为4个人民公社,下辖116个大队、5个居委会,并设立10个农林场:撤销莲花公社建制,将所属河田、窑市、峰星、澳溪、云埔、云洋、罗溪7个大队并入策槽公社;撤销布塘公社建制,将所属的埔顶、金柄、新圩、诗坂、东陵、桂林、帽山、竹山、后垄、布塘、明溪、美塘、五显、西洋、三忠、龙泉、郭山、同龙、洪塘、石浔、后埔等21个大队并人汀溪公社;撤销新店公社建制,将所属沙美、霄垄、珩厝、东园、吕塘、新店、浦东、澳头、欧厝、海山10个大队并人马巷公社。保留城关公社。国营农场增设凤南农场、白云飞林场、海滨林场和祥溪林场。

1961年9月,恢复区建制,全县设5个区(下辖18个公社1个农场)、2个县属公社及12个农林场,下辖213个大队、5个居委会。

1964年4月,撤消区级建制,全县共划为12个公社,下辖202个大队、5个居委会,另设8个农林场。此后行政区划相对稳定。

1969年2月,撤消东坑公社建制,所属琼头等10个大队并人马巷公社,湖头等8个大队并人新店公社。全县为11个公社202个大队8个农林场。

1970年8月 再划归晋江地区。

1971年3月,原南安属的大嶝公社及石井公社的莲河、霞浯2个大队划归同安县。

1973年9月 归隶厦 门,1949年后县以下建制历经区、乡、公社、乡镇、镇的变更。

1980年,为3个街道、13个大队更名、复名。

1982年,调整区划,全县划为12个公社(镇),下辖210个大队、11个居委会,并设7个农林场和18个社办农林场。

1984年4月,恢复马巷镇建制,下辖友民、三乡、后亭、五美等4个居委会和五星村委会。同年9月,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改城关镇为大同镇、马巷公社为后滨乡、新民公社为祥桥乡、策槽公社为西柯乡、巷东公社为内厝乡、果园公社为五显乡。莲花、汀溪、新圩、新店、洪塘、大嶝等公社均保留原名改社为乡。村委会更名30个。并成立新店乡陈塘回民村委会。

1985年,大同镇周围8个村委会划归大同镇。原大同镇属三秀山农场划归五显乡。

1987年,新店撤乡建镇,撤后滨乡并人马巷镇。

1988年12月,新圩撤乡建镇。

1991年12月,大嶝、莲花、西柯、汀溪、内厝、祥桥、洪塘、五显全部撤乡建镇。

1992年3月,改祥桥镇为新民镇。

1993年3月,马塘从新圩村析出,建立马塘村民委员会。至1997年4月,全县共辖12镇、7个农林场,213个村委会、18个居民委员会,2175村民小组、246个居民小组。

1996年12月,全县辖19镇、场(不含良种场),共18个居委会213个村委会。辖域面积由解放初的1481平方公里缩小为1078.55平方公里。

1997年05月01日,撤销同安县,设立同安区。

2001年06月08日,调整行政区:一、撤销大同镇,设立大同街道,将洪塘镇所辖康浔村、下溪头村、东宅村3个行政村划归大同街道。二、设立祥平街道。1、将大同镇所辖陆丰社区、西溪社区2个居委会和过溪村、祥桥村2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道;2、将新民镇所辖杜桥村、西洪塘村、西湖村、凤岗村、溪声村5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道;3、将西柯镇所辖瑶头村、卿朴村、阳翟村三个行政村划归祥平街道。祥平街道辖陆丰、西溪、祥平3个居委会和过溪、溪声、凤岗、祥桥、杜桥、西洪塘、西湖、阳翟、卿朴、瑶头10个村。

2003年04月2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市翔安区,将厦门市同安区所辖新店镇、新圩镇、马巷镇、内厝镇、大嶝镇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前:同安区面积1048平方千米,人口55万。行政区划调整后,同安区下辖大同街道、祥平街道等2个街道办事处,新民镇、五显镇、洪塘镇、汀溪镇、莲花镇、西柯镇等6个镇以及竹坝开发区、凤南农场、白沙仑农场和81个行政村、42个社区居委会。

区人民政府驻祥平街道。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