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黄桥街道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8:05:15作者:百科知识库

黄桥街道的历史沿革 上古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颛顼高阳氏置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黄桥均属扬州。

周(前11世纪至前2世纪),黄桥地域先后成为东吴、越、楚、秦的领地。

秦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会稽郡、吴县,郡治在吴县,黄桥为吴县辖地。

汉(公元前195至前23年),先后隶属吴国、泰德县、吴县。

南北朝(公元421至587年),先后隶属吴郡、吴州。

隋(公元589至607年),先后隶属苏州、吴州、吴郡。

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析吴县置长洲县后,改隶长洲县;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改称长洲郡。

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隶属平江府长洲县。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隶属苏州府长洲县。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隶属江南省苏州府长洲县;咸丰十年(1860),隶属苏福省苏州郡长洲县;宣统三年(1911),隶属苏州民政长署长洲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长洲县与吴县合并,现境域内行政村隶属吴县武邱(虎丘)、儒教和金鹅3乡;11月,吴县推行“江苏暂行市乡制”,划为7市21乡,黄桥分属2市(浒关、陆墓)1乡(黄埭)。

民国16年(公元1927年)11月,县市分治,境内置1镇12乡:大庄乡属第一区(浒墅关),黄土桥镇,北庄基、砖场、旺巷浜、牛(油)车浜、韩(金)沟、胡家湾、方家浜和张家庄8乡属第六区(陆墓),朱家坝、生田和下庄3乡属第十二区(黄埭)。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2月,吴县根据面积、户口等状况,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境内设4乡。大庄乡并入浒关区华阳乡,胡湾和韩(金)沟2乡并入陆墓区砖场乡,北庄基、旺巷浜和牛车浜3乡并入陆墓区黄土桥乡,乡公所设在黄土桥西堍南两间瓦房内。方浜和下庄2乡归属黄埭区知耻乡,朱家坝、金山、生田和张家庄乡归属黄埭区行仁乡。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11月,日军占领吴县,黄桥陷落。

民国28年(公元1939年)3月,境域分属日伪吴县浒墅关、陆墓和黄埭3乡。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9月,建置恢复为民国26年前状况。

民国36年(公元1947年)2月,吴县并22个区855个乡镇为9区138乡镇。境内4乡,长泾乡属浒墅关区,黄土桥、占上、埭南3乡均属黄埭区。

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吴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辖8个区48个乡镇。黄土桥归属黄埭区黄埭镇蠡湖乡。

1950年3月,吴县人民政府改建区乡,废保甲建村,境内23个村,隶属5乡:浒关区青墩乡,陆墓区黄土桥、占上和蠡口乡,黄埭区渔耕乡。黄土桥乡政府所在地设在马家宅内。

1953年5月,境内各村分属浒关区大华乡,黄埭区渔耕乡,陆墓区黄土桥、占上和蠡口3乡。

1956年1月,陆墓区并入黄埭区,管辖2镇12乡,占上乡并入黄土桥乡。方浜和大庄并入黄土桥乡,下庄、金山、生田归属裴圩乡,郑仙、朱坝归属蠡口乡。

1957年9月撤区并乡,黄土桥乡区辖扩大,将其他乡的金山、下庄、生田、郑仙、朱坝、张庄并入黄土桥乡。

1958年10月,黄桥成立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

1983年,撤社恢复乡制,且政社分设,黄桥人民公社易名为黄桥乡人民政府,并增设黄桥乡经济联合委员会,下改设村、组,村级设村民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

1989年3月,政府所在地迁至黄桥东街168号。

1993年3月,撤乡建镇,黄桥乡人民政府更名为黄桥镇人民政府,隶属不变。

1995年,吴县撤县建市,黄桥镇隶属吴县市。

2001年2月28日,吴县市撤销,黄桥镇归属苏州市相城区。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