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07:32:52作者:百科知识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中都遗址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俗称白城子,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哈拉和林等都城齐名,是蒙元帝国的四个主要都城之一。元中都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海山在附近修建行宫,并筑造都城,其目的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蒙元帝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元武宗海山是元朝的第三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朝末年,元中都毁于农民起义,明清时期这里被称为“沙城”。元中都的建造很可能是模仿了当时的元大都,这座遗址对研究元代城市建设史以及元代四座都城的形制,都提供了新的实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01年,元中都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考古探查发现,元中都的规制与当时的元大都北京城大致相同,由内、中、外三重城墙组成,分别是宫城、皇城和郭城。
宫城位于整个遗址的中心部分,可能是当时的宫殿区。宫城南北长620米,东西宽560米,现存城墙高3到4米,墙基宽约15米左右,四角各有一个方土台,是四个角楼。考古工作者在城墙的四边探测出四个缺口,推测可能是当时的四个城门。
考古工作者在宫城内发现了二十七处按照中轴线布局的建筑基址,其中一号基址位于中心部位,平面呈“工”字形,南北长120米,东西宽约40米,可能是当时的正殿。另外,在基址的地表发现有琉璃瓦当、滴水和花砖等建筑构件。
皇城位于宫城之外,东、北、西三面距离宫城城墙约120米,南面距离宫城210米。皇城南北长930米,东西宽770米,现存城墙高约1米左右,墙基5到7米,为黄土夯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