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6:16:05作者:百科知识库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的历史沿革

黄圃镇建国之前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大黄圃已涉人迹,初隶番禺,后隶南海。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大黄圃人口渐稠,田园庐舍已具规模。大黄圃始建制,属古海乡,隶香山县。元沿宋制。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废古海乡,置黄旗都,隶香山县。黄旗都辖村5:黄旗角、潭洲、大黄圃、小黄圃、古镇,设治黄旗角。

明代,钱、石、何、黎、刘、李、孟、张、孔、王、冼、韩、范等十三姓自顺德、南海、番禺、新会等县迁来。大黄圃聚居者日众,逐渐形成灵会坊、鼓楼坊、三社坊、北头坊、岗东坊(即俗称五股)。

清代,黄旗都辖村12个:大黄圃、小黄圃、古镇、黄阁、横档、潭洲、三角、屯饭、月湾、莲塘、太平、安庆,设治大黄圃。大黄圃经济、文化日渐昌盛,形成集市,称大黄圃圩(即今旧城区),成为黄旗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宣统二年(1910年),香山县黄旗都改称香山县第九区(又于1930年改称东海区,时间不足一年),香山县第九区行政区域含现在中山市的黄圃、阜沙、南头、三角、浪网、民众六个镇和东凤镇一部分;番禺市的大岗、潭洲、万顷沙、黄阁四个镇;顺德市的小黄圃、高黎两个管理区。当时有沙田4600余顷,人口约十五万。

民国沿清制。

1926年香山县改称中山县。中山县第九区辖镇1、乡12:大黄圃镇、黄阁乡、安平乡、潭洲乡、大岗乡、靖远乡、小黄圃乡、正义乡、三角乡、凤仪乡、文明乡、建国乡、民众乡。

黄圃镇建国之后

1950年4月,中山县第九区析出三角、浪网、民众组建中山县第十区。

1953年3月,中山县第九区改称第十四区,并析出中山县黄圃镇(区级镇)。同月析出大岗、潭洲、万顷沙、黄阁组建中山县第十五区。中山县第十五区于1959年7月改隶番禺县。

1955年8月,中山县第十四区改称中山县黄圃区,黄圃镇仍为区级镇。

1957年2月,中山县第十四区析出南头乡。中山县第十四区余下的行政区域分为黄圃乡、鳌山乡和阜沙乡。

1958年10月,中山县大黄圃人民公社成立,辖原中山县第九区的行政区域。同月划出小黄圃和高黎两行政村隶顺德县。

1959年4月,中山县大黄圃人民公社撤销,以原黄圃乡、鳌山乡和阜沙乡的行政区域建置黄圃人民公社。黄圃镇仍为区级镇。

1961年8月,中山县黄圃人民公社改为黄圃区,下辖五个小公社——黄圃公社、吴栏公社、新沙公社、横档公社、阜沙公社。黄圃镇仍为区级镇。

1963年8月,撤销五个小公社,中山县黄圃区复称黄圃人民公社。黄圃镇仍为区级镇。

1966年8月,中山县黄圃人民公社析出阜沙乡,建置中山县阜沙人民公社。

1968年12月,撤销黄圃镇建制,并入中山县黄圃人民公社。

1974年1月,恢复黄圃镇建制,黄圃镇仍为区级镇。

1983年,中山县撤县建市。11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中山市黄圃人民公社改为中山市黄圃区。

1986年11月,撤区建镇,原黄圃镇与黄圃区合并,称中山市黄圃镇。

本文标签:尹宙碑  YinZhouBei  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