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泉州开元寺石柱上悬挂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南宋理学家()所撰,他曾长时间在泉州居住、讲学。

更新时间:2023-02-08 05:45:20作者:百科知识库

泉州开元寺石柱上悬挂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南宋理学家()所撰,他曾长时间在泉州居住、讲学。

泉州开元寺石柱上悬挂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南宋理学家()所撰,他曾长时间在泉州居住、讲学。

A.李贽

B.王阳明

C.朱熹

答案:C、朱熹 解析

如果不知道这句话是朱熹讲的,还可以从朝代辨别,朱熹是南宋人,A.李贽和B.王阳明是明朝人。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据史料记载,朱熹较长时间居住和访游泉州,大约有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朱熹之父朱松调任泉州晋江安海石井镇监时,朱熹随父上任。建炎四年(1130年),晋江安海设置“石井镇”,朱松为首任镇监。据束景南的《朱子大传》考证,朱松赴任时间是在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从时间上看,朱熹此时尚为幼童。

第二阶段是从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至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先是担任同安县(当时属泉州管辖)主簿兼领学事人,而后任期届满,在泉州盘桓数月才归家,期间他与泉州名士傅自得、万如居士李缜、永春名士陈知柔等过从甚密。

第三阶段是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重游泉州。那年8月,好友傅自得去世,10月朱熹从闽北南下泉州吊丧,期间与赵汝愚、陈俊卿、陈知柔相晤论道、酌酒赋诗。后来又与陈知柔相携遨游莲华峰、九日山、凉峰、凤凰山、云台山等处,临别辞行于洛阳桥畔。

第四阶段是绍熙元年(1190年),61岁的朱熹到漳州赴任,特地又一次来泉访友。

当然,除了这四个时间段外,一些文献也有记载朱熹受邀至泉讲学或游历的,不过逗留时间极短。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是朱熹对泉州城市的赞誉,说的是宋朝时泉州当地寺院众多,民风虔诚,人文昌盛。

相传开元寺全盛时,有众数千,海内外硕德高僧,尝云集于此,故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誉。这是上句“古称佛国”之由来。而自宋室南迁,全国政治中心转移,衣冠人物,萃于东南,泉州人才辈出,有宋一代,中进士的就有八百六十二人,可见人文之盛。这是下联“满街圣人”的根据。

圣人是封建统治阶级理想中最高的人性典范,只有孔子、孟子等少数几个人才能有这样的称号。朱熹之所以说满街都是圣人,也不是单一地赞美泉州人,朱熹对于全人类都是这种看法。是因为他在人性论问题上与孔子的---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不同,他认为下愚是可以改变的,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圣人之心和愚夫愚妇之心是一样的,正所谓人性皆善。这话很好地阐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

王阳明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八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八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本文标签:历史趣事  历史试题  对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