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博尔戈尔山和纳巴塔地区

更新时间:2023-02-08 05:32:55作者:百科知识库

博尔戈尔山和纳巴塔地区

博尔戈尔山和纳巴塔地区5个考古遗址,分布在尼罗河河谷方圆60多公里的区域内,是库施第二王国纳巴塔文化和麦罗埃文化的历史见证,2003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博尔戈尔山和纳巴塔地区的5个考古遗址,分布在尼罗河河谷方圆60多公里的区域内,是库施第二王国纳巴塔文化(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270年)和麦罗埃文化(公元前270年到公元350年)的历史见证。在这5个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带有或不带有金字塔的陵墓、庙宇、居住区和宫殿等建筑物。博尔戈尔山自古就与宗教传统和当地民俗紧密相连。在当地人看来,博尔戈尔山最大的庙宇群至今仍然是极为神圣的地方。

博尔戈尔山和纳巴塔地区5个考古遗址,分布在尼罗河河谷方圆60多公里的区域内 库施第二王国纳巴塔文化的杰作

博尔戈尔山,这座一百多米高的沙漠中的孤山,旁边还有一个形状奇特、异常陡峭的山峰。早在公元前15世纪,一度征服努比亚的埃及人就将此山称之为“纯山”,是其南部边界的地标。在努比亚人的心目中,这更是一座圣山,库施王国的北部都城和祭祀中心纳巴特就建在山下。在孤峰的顶上还保存着库施法老塔哈卡(公元前690-前664年在位)一座建筑的遗迹。考古学家已经发现,在山前曾经建有大量神庙、王宫和其他建筑。

由于库施人认为博尔戈尔山是司太阳、造物与王权的阿蒙神的住所,这里有两座供奉阿蒙的大神殿,但现在见到的只是一片断垣残柱。在山下一座残存的神庙门前,我见到两根巨大的石柱,顶部雕着神像。在庙内的浮雕上,有塔哈卡国王向阿蒙神和他的妻子敬献贡品的图画。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浮雕,庙前已砌了一道围墙,并有专人掌管钥匙。

该遗址是库施第二王国纳巴塔文化和麦罗埃文化的历史见证

在博尔戈尔山附近,但见沙丘中一片金字塔沐浴在强烈的阳光之下。这些金字塔都是库施王国的法老们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这一带有20多座,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它们显得低矮的多但最高的也有数十米,而且相互间距离也很近,这些金字塔都用砂岩建造,里边都用沙子和碎石填充,2000多年的岁月风霜,已使他们表面风化,部分倾塌。

附近的库鲁皇陵埋葬着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由努比亚人建立)的法老、王后与此后库施王国的国君。其中多数已被发掘,有的墓室中的全部物品、包括壁画在内都已被运往英国、美国的博物馆。在一个砖砌的拱门前,管理者打开锁着的铁门,我随着他走下几十级石阶,进入坦威塔马尼王(公元前664-前657年在位)的墓室。坦威塔马尼在公元664年至公元657年担任库施国王,这一时期的库施王国达到了极盛期,成为古代世界的一大强国。墓室不大,门厅与主室间有一个拱门相通,四壁与天花板绘满图画与图案,2600多年后依然色彩鲜艳,可与埃及卢克索帝王谷墓室中的壁画媲美。墓室的壁画从门厅左侧开始,由国王在保护神哈皮的引领下进入开始,表达了国王再次在诸神的庇护下,获得生命和权力的过程。在拱门的两侧,分别绘着孪生姐妹伊希斯和尼弗西斯女神的形象。整个墓室的拱顶都绘满交辉的繁星,初次发现时天穹一片蔚蓝,而今依然可见残存的蓝色。由于曾遭受洪水破坏,保存的条件也不好,这些壁画的色彩和形象已远不如原来那样艳丽。

在这5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带有或不带有金字塔的陵墓、庙宇、居住区和宫殿等建筑物 麦罗埃王国再创辉煌

公元前6世纪中叶,纳巴塔王国将首都从纳巴塔南迁至麦罗埃(今喀土穆北),从此,又被称为麦罗埃王国。公元1世纪左右,麦罗埃王国繁荣昌盛起来。麦罗埃地处东非的交通要冲和贸易枢纽,同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西亚等地都有贸易来往。在麦罗埃出土的中国铜鼎,说明当时麦罗埃王国同中国也有文化交流。4世纪,麦罗埃的统治者们发生内讧,削弱了国家的防卫力量,曾一度被强大起来的阿克苏姆国家所征服。

各座塔的高度也不相同,形成高低错落的格局

在麦罗埃城外的两条沙脊上,麦罗埃历代国王和王后们建造了40多座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每座金字塔前都建有祠堂。但到公元4世纪,随着诺巴人的入侵,麦罗埃从此衰亡,连它的踪迹也无从查考。直到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才被西方的考古学家重新发现。与博尔戈尔山的金字塔一样,这里的金字塔也靠得很紧,估计是因为沙脊顶部面积有限。沙脊顶部本身地势起伏,各座塔的高度也不相同,形成高低错落的格局。这些塔的高度大致在一二十米之间,最高的可能超过30米,最低的只留下几米高的残基。这些金字塔都没有顶,即使看似有顶的塔,实际顶上也是平的。大部分塔前还保留着祠堂,但完整的很少,有的只剩下一圈墙基。尽管由于风化严重,已经难见全貌,但还是可以辨认出所刻大多是墓主的形象。在一些祠堂的残基上还能看到用努比亚文字刻的铭文或题记。

遗产遗址现状堪忧

苏丹政府从上一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对这些金字塔进行研究和保护,但炽烈的阳光、昼夜的大幅度温差、强风、流沙和飞沙几乎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些二千年高龄的古物,人为的破坏也没有断绝,它们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