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污水处理厂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研究

更新时间:2023-02-12 04:25:49作者:百科知识库

污水处理厂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研究

摘要:新会龙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采用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经过一年的调试与运行,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部分指标优于设计标准。由于在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前端增设了厌氧池,有效地提高了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Carrousel工艺,调试运行,脱氮除磷

新会龙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位于新会会城东甲村闪窖口,建设规模为4.0×105m3/d,采用增设厌氧池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工艺流程见图1。

1 工程设计

1.1 设计进、出水水质

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及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

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1.2 Carrousel反应池设计参数

为提高除磷效果,在Carrousel氧化沟前端设置了厌氧池。Carrousel氧化沟共建有2座,单沟设计流量为833.3m3/h,污泥负荷为0.07kgBOD/kgMLSS·d,污泥回流比为100%,泥龄为9d,平均污泥浓度为35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8h(含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1.5h),单沟有效容积为10,700m3(含缺氧池有效容积为1250m3),有效水深为4.9m。

2 污泥培养

采用接种培养法,泥种取自龙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污泥浓缩池,污泥浓度为12~20g/L。

(1)污泥接种

将接种污泥同原水一起用泵提升至Carrousel氧化沟,共接种污泥2500m3。5d后池内污泥浓度达到1600mg/L以上。

(2)间歇换水

每次换水量为氧化沟容积的1/2,每12h换水一次,3d后污泥浓度>1800mg/L,污泥沉降比>10%。通过镜检发现活性污泥絮体结构良好,原生动物种类及数量相对稳定,主要为带柄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纤虫、累枝虫等),并伴有后生动物出现,这说明活性污泥菌胶团已基本成熟。

(3)连续进、出水

活性污泥菌胶团基本成熟后,开始按照工艺设计连续进、出水运行。连续进、出水运行12d后混合液污泥浓度>2500mg/L,各项出水指标除氨氮和总氮外,均已达到设计标准,但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只有10%~30%,这是因为当时恰好是年初的低温寒冬天气,气温在半个月内维持在7℃~15℃,说明在低温环境下,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速度慢,硝化和反硝化菌群还没有大量繁殖起来。继续运行7d后,天气转暖,温度上升至18℃~27℃,反应池中的硝化和反硝化菌群迅速活跃和增殖,出水的氨氮指标由原来的14~15mg/L快速下降至1.0mg/L以下,总氮也下降至9~13mg/L,并维持稳定,达到设计的标准要求。这标志着污泥培养工作的结束。

3 调试与运行

系统经过3个月的培菌和调试运行,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

在近一年的运行中,系统基本运行在MLSS为2000 mg/L、回流比为50%的工况下,其实际运行效果见表2。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进水的浓度低于设计标准,系统的污泥负荷较低。当系统污泥浓度维持初步设计的3500mg/L时,出现了污泥老化,氧化沟液面浮泥的现象,同时系统运行的电耗也相对较高。后来根据进水浓度相对较低的情况,将系统的污泥浓度降低至2000mg/L左右,污泥负荷调整至0.07kgBOD/kgMLSS·d,此时系统污泥老化的现象消失,系统运行电耗也相对下降。

系统原先设计的回流比为100%,后经调试和实践对比,发现系统的回流比为50%时,系统生物除磷的效果最佳,于是将系统的回流比设定为50%。

4 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龙泉污水处理厂Carrousel生化系统由厌氧池和Carrousel氧化沟组成。Carrousel氧化沟是一多沟串联的系统,由表面曝气机对系统进行充氧,在沟内营造出多个富氧区和缺氧区。废水多次经过富氧区和缺氧区,不断经历好氧和缺氧的生化环境,在沟内实现同步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为生物脱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arrousel氧化沟前段增设厌氧池,目的是为释放回流污泥中的磷。根据生物除磷的原理,只有保证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有效地释放磷,才能在后续好氧段充分地吸收磷,从而保证除磷的效果。聚磷菌在本系统厌氧池经过充分地释磷,同时将可快速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转化为PHB储存在细胞中,为后续氧化沟过量吸磷创造了条件。

生化系统在各主要构筑物中pH、TN、NH3-N、PO43--P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4.1 脱氮

分析影响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温度(T)

气温对脱氮效果影响较大。在系统调试的三个月期间,经历了低温天气。系统在不同的温度区间运行,对硝化和反硝化菌群的培养以及脱氮效果影响非常大。在调试期间,不同温度区间系统脱氮的效果见表3。

由表3可见,在进水NH3-N和TN浓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若系统在15℃以下运行,硝化和反硝化菌群的培养增殖速度和代谢速度较慢,系统生化脱氮的效率较低,系统出水的氨氮和总氮指标高于排放限值;当系统在18℃~30℃时,硝化和反硝化菌群的培养增殖速度和代谢速度较快,系统生化脱氮效率较高,出水的氨氮和总氮指标低于排放限值。

当系统运行一年,又遇到当初调试期间的低温天气时,虽然硝化和反硝化菌群生化代谢速度同样较低,但由于系统硝化和反硝化菌群已培养成功,并且比较稳定,菌群数量比当初调试期间多很多,此时系统出水的氨氮和总氮指标仍能低于排放限值,当然,其处理效率仍低于温度大于18℃时的工况。

(2)溶解氧(DO)

氧化沟内DO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Carrousel氧化沟的生化脱氮效果。在不同DO浓度控制范围下,系统脱氮效果见表4。

调试运行中发现,氧化沟内DO分别控制在0~2.0mg/L和1.5~4.0mg/L区间,沟内的硝化反应良好,出水NH3-N浓度<1.0mg/L。当DO控制在1.5~4mg/L区间时,氧化沟内硝化能力强,产物以NO3-N为主,浓度为7~9mg/L;当DO控制在0~2.0mg/L区间时,氧化沟在好氧硝化同时,发生反硝化反应产生N2,氧化沟中NO3-N浓度相对较低,为4~6mg/L。由此可见,将DO控制在0~2.0mg/L区间,有利于Carrousel氧化沟营造适合脱氮环境的富氧区和缺氧区,实现同步的硝化和反硝化,而且系统在低DO下运行,能节约能量消耗,符合低能耗运营的目标。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认为,硝化反应必须在绝对富氧的条件下进行。若DO浓度较低,则在污泥负荷较低时,硝化才能反应良好。因为污泥负荷较低时,氧利用速度很低,这时即使DO浓度很低(如DO在1.0mg/L左右),氧也可以完全渗透到污泥絮体内部,被污泥絮体上的硝化细菌利用,进行硝化反应[1]。反硝化反应适宜在溶解氧很低的环境下进行。对泥龄长、污泥浓度高的生化系统,一般DO控制在0.5~1.0mg/L,可以实现好氧反硝化[2]。本系统在低溶解氧、低污泥负荷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刚好证实了上述的理论。

(3)污泥负荷

生物的硝化为低污泥负荷工艺。调试运行中发现,污泥负荷越低,硝化反应进行得越充分,NH3-N氧化为NO3-N的硝化效率就越高。系统在不同污泥负荷下运行的脱氮效果见表5。

(4)碳源

废水经氧化沟处理后,在二沉池进行反硝化反应。但由于二沉池的出水BOD<8mg/L,反硝化过程中所需的碳源不足,只能大部分依靠细菌内源碳源进行,因而反应速度较低,未能将大部分NO3-N除去,出水NO3-N浓度仍有3~6mg/L。

(5)pH值

pH值是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由于进入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没有工业污水成分,进水pH保持在7.0~7.5,比较适宜细菌的脱氮,因而对本系统脱氮影响不大。

4.2 除磷

分析影响增设厌氧池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污泥回流比

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当污泥回流比为10%~30%时,磷的去除率为50%~75%,出水总磷浓度平均值为0.7~1.0mg/L;当污泥回流比为30%~50%时,磷的去除率为65%~85%,出水总磷浓度平均值为0.4~0.8mg/L;当污泥回流比>50%以后,磷的去除率未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过高的回流比导致了大量NO3-N随污泥回流至厌氧池,NO3-N在厌氧池内被还原过程消耗了可供聚磷菌利用的基质,从而影响了聚磷菌的释磷,导致后续氧化阶段不能完成对磷的过量摄取,降低了对磷的去除效率。

(2)用于除磷的有效有机物

出水磷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系统中除磷细菌所需的发酵基质VFA的可获得能量与必须去除的磷的比值,而且进入厌氧池的硝基氮量与系统泥龄都会影响上述的比值。根据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当BOD/TP高于20~25时,出水的溶解性磷浓度可低于1.0mg/L。

(3)泥龄

实际运行中发现,在进水BOD/TP比值大概相同的条件下,泥龄越长,除磷能力相应越低。分析认为随着泥龄加长,系统产泥量减少,随排泥而去的磷量也将减少,从而导致了系统除磷效率的降低;并且因为回流污泥的增多,厌氧池释磷过程所需的BOD还将升高,若BOD不能提高,则聚磷菌可能释磷不充分,从而导致后续氧化阶段不能完成对磷的过量摄取,降低了对磷的去除效率。

(4)悬浮固体(SS)

出水SS对出水TP影响较大,当出水SS>15mg/L时,出水TP平均值将明显高于日常平均值,这主要是由于颗粒性污泥磷含量的升高造成的。由此可见,有效控制出水SS对控制出水TP有着实际意义。

5 结语

新会龙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采用增设厌氧池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出水水质良好,全部出水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部分指标优于设计标准。前端设置的厌氧池有效提高了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的除磷效果,为Carrousel氧化沟工艺的不断改良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自杰,林荣枕,金儒霖,等.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2] 王乐,缪焕权,周业勤.大沥污水处理厂UNITANK工艺的调试运行[J].中国 给水排水,2008,24(2):93-94.来源:中国环保产业  作者: 游卫强,杨燮明

本文标签:废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