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制革废水的调试运行

更新时间:2023-02-12 04:12:56作者:百科知识库

制革废水的调试运行

我国制革企业有2000多家,每年排放的废水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0.3%。制革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助剂、鞣剂、加脂剂、涂饰剂等,废水含盐量大、碱性大、COD浓度高、色度高、悬浮物多,污泥量大,且含有较多的硫化物和铬等有毒物质,造成了废水处理的难度极大。

由于制革废水水质复杂,处理难度大,所以处理工艺也比较复杂,其中气浮+接触氧化工艺应用较多,技术比较成熟。该工艺能够回收初鞣和复鞣中的铬,使排放口达到总铬和六价铬排放要求,利用剩余活性污泥的生物絮凝活性直接气浮,利用氧气脱硫,不加药剂,节省运行费用。接触氧化池耐水力水质冲击负荷,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

工程竣工后,进入测试运行阶段,调试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所有电器开机空载检验,确定无杂音和转动方向正确。

2. 气浮池检验

清水放满气浮池和清水池,启动溶气水泵,这时溶气缸中液位上升,至1/3高度,开启压缩空气阀门。当溶气缸水位达到液位计2/3高度,压力表示数正常时,缓缓打开溶气缸 出水阀,反应池内的水变乳白色,此时注意两个问题:

a.压力表的示数应维持在设计值左右;

b.调节溶气水泵出口阀和溶气缸出口阀,使溶气缸液位稳定在液位管2/3~1/2位置。

3.准备工作

根据处理水量确定菌种用量,每1000m3污水需供给10~15t活性污泥(脱水污泥,含水率80%,最好是制革污泥)。[如果没有菌种,可采用闷曝法培菌。在氧化沟中放满综合污水(不加鞣制废水),每1000m3污水每天投加10Kg磷肥,10Kg砂糖(用化开后倒入),分2~3次投加。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h,然后进入池容1/5左右的新鲜污水,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3个过程,每次进水比上次有所增加,闷曝时间有所缩短。当污水水温控制在20℃左右时,经过15天池中污泥浓度即可达到1000mg/L。此时即可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最初的回流比不要太大,可取25%,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增至设计值,此时即可进入鞣制废水。

4. 进水调试

a.整个设施开始进水,格栅除污机启动,不进水时关闭格栅机。经常检查格栅运转情况,及时清除栅渣,防止大量悬浮物进入氧化沟。

b.氧化沟开始曝气(鞣制废水在MLSS浓度达到3000mg/L时开始进入),供氧化量不宜过高,否则有机物氧化太快,培养出的活性污泥质轻,污水中溶解氧控制在0.5~1.0mg/L为宜。(不进水时仍进行曝气)

c.将干污泥加少量水捣碎并用浓生活污水和一定量的工业废水稀释,使污泥浓度达到8~10g/L,总体积为氧化沟池容的20%~40%。确认氧化沟内污水pH值在6~9之间后,投入到氧化沟水流活跃的部位,此时保持设计值20%的污水量进入,每3天增加10%(后面可以适当加大),20天左右即可正常运行。

d.运行期间每天上午、下午检测污水pH值和污泥沉降比(SV),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进水,检测进水水质,确保培菌的正常进行。正常活性污泥应为絮状体或绒状体,有良好的自我凝聚能力和沉降能力。

e.五天左右启动二沉池刮泥机,进行少量污泥,回流污泥全部进氧化沟,二沉池出水全部排走;十天左右可按设计值回流污泥,一部分进入调节池,一部分进入氧化沟,同时开启污泥处置设备;

f.制革废水中的碳源和氮源能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磷源略缺乏,每1000m3污水每天可投加10Kg磷肥。

g.在污泥培养期间会产生大量泡沫,主要是因为污泥浓度低造成,可以在氧化沟池边设置喷头用二沉池出水进行喷淋,同时加大二沉池回流量,当污泥浓度升高时泡沫就可消失。如果进水碱性偏高也会造成大量泡沫产生,这就需要对进水进行中和处理。

5.污泥上浮

a.如二沉池在运行期间出现污泥成块上浮,污泥上有大量气泡,颜色正常,这是由反硝化作用引起的脱氮上浮。解决办法为加大氧化沟曝气量,加大二沉池污泥回流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

b.如果是黑色小块污泥上浮,则是由于污泥腐化,夹带硫化氢等气体而上浮,这时必须检查刮泥机的刮泥效果,及时调整好刮泥板位置。

6. 鞣制废水进入

氧化沟中MLSS浓度达到3000mg/L后,即可进入鞣制废水。如果出现污泥菌胶团消失、污泥细碎、分散,随出水流失,生物相明显变化,原生动物突然消失,则出现了污泥中毒,应采取如下措施:

a.立即停止鞣制废水的进入;

b.二沉池加大排泥量,加速更新氧化沟污泥;

c.将原废水不经气浮直接进入氧化沟,增加有机物浓度;

d.增加磷营养的投加。

7.污泥处置

当氧化沟内污泥浓度超过设计值时,二沉池应进行定期排泥。来自初沉池的污泥、气浮池的浮渣和二沉池的剩余污泥一起按设计方案进行处置。

本文标签:废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