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施与公用工程、绿化工程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中相互妨碍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协商,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2023-02-11
更新时间:2023-02-12 02:36:21作者:百科知识库
摘要:利用SBR,控制曝气量为60 L/h,利用在线pH曲线控制曝气时间,成功实现了短程生物脱氮过程,并考察了不同进水方式下SBR运行性能及N2O产量。结果表明,分段进水能够有效降低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外加碳源投加量。在原水进水碳氮比较低时,采用递增进水量的进水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生物脱氮过程中NO2-积累量,从而降低系统N2O产量。1次进水、2次等量进水和2次递增进水方式下,生物脱氮过程中N2O产量分别为11.1、8.86和5.04 mg/L。硝化过程中NO2--N的积累是导致系统N2O产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氨氧化菌(AOB)在限氧条件下以NH4+-N 作为电子供体,NO2--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最终产物是N2O。
N2O作为产生NO的前体物质,消耗臭氧、破坏臭氧层,对全球环境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污水处理过程是N2O的一个重要产生源。初步估计该过程每年排放的N2O量约0.3*1012~3*1012kg,占全球N2O总排放量的2.5%~25%。鉴于此,2006年IPCC将污水处理厂出水中N2O的含量标准由1%减至0.5%。大量研究表明,亚硝态氮积累是导致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氧化亚氮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脉冲式SBR是在传统SBR基础上对其运行方式改进后的一种新型污水脱氮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时间上分多段进水的运行方式,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碳源,节省了外加碳源的投量,实现了污水的深度脱氮。yang等利用在线PH值等作为控制参数,成功实现了中试基础上的短程生物脱氮过程,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使得该工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利用分段进水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生物脱氮过程氧化亚氮产量。但是,对C/N较低的生活污水,等量进水方式中会导致缺氧段亚硝的积累。
本研究利用在线PH作为在线控制手段,以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进水方式及流量分配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过程()e产生过程的影响,确定降低系统N2O产量的策略。。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水水质及种泥
实验用水取自北京某大学家属区生活污水,原水COD平均值120mg/L,NH4+-N平均值65 mg/L,NO-N小于1 mg/L。实验用接种污泥取自北京某污水厂回流污泥,实验初期以生活污水培养近10个月,实验期间系统短程脱氮效果达96%以上。
1.2实验装置及运行
图1为2次进水脉冲式SBR的操作过程示意,由于原水碳氮比较低,因此,本实验过程分别对比1次进水,2次进等量进水和2次递增进水等3种进水方式。其中在最后一个反硝化阶段一次性投加无水乙醇作为反硝化碳源。表1所示为实验过程进水变化操作过程。脉冲SBR好氧和缺氧的持续时间由实时控制策略控制。
详情请点击下载附件:分段进水SBR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N2O产生及控制
事故现场事态的评估包括事故性质的评估、人员伤亡情况的评估、经济损失的评估、周围环境与条件的评估等。下列评估内容中,属于事故性质的是( )
定位控制法是在处置重大事故现场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现场控制方法。所谓定位控制法是指对事故现场的特定物体、特定物证和( )等采取定点标注的控制方法
某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后又引发了氨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由于事故涉及的点多面广,需要处置的问题较多,现场救援指挥部在现场外围对整个事故发生环境进行总体观察并确定了重点区域、危险区域和中心区域后,提出了事故现场
警戒线控制法是事故现场控制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该方法明确了警戒线的设置范围和警戒人员的布置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下列做法中,符合要求的是( )
救援是应急响应行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开展有效救援,甲单位设置了现场救援指挥部、侦检队、工程救援队、现场急救医疗队等应急救援机构,并明确了各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下列关于各应急救援机构职
有关部门接到事故发生单位的事故报警后,应及时采取应急响应行动。应急响应行动一般包括①接报②报到③设点④救援⑤总结⑥撤点。下列关于应急响应行动基本步骤的顺序表述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