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施与公用工程、绿化工程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中相互妨碍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协商,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2023-02-11
更新时间:2023-02-12 02:33:06作者:百科知识库
摘要:碱解预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投入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消化,研究其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既可以提高污泥减量率,又能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提高污泥产气量。当碱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混合比为1:3时,在混合初期由于稀释作用和水解中和作用,溶液的pH能迅速恢复到中性。SS减少48%,较对照组提高了10%;SCOD减少约80%,较对照组提高20%,而空白对照组因未发生溶胞作用,各参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降解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
如何处理日益增长的污泥,以尽量减少或消除其危害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从源头着手,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减少剩余污泥产生的思路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在预处理污泥减量实验中,投入反应器的污泥大都经过预处理,且预处理污泥和接种污泥的比例不一,未考虑接种量的多少对整个反应系统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将预处理污泥和原污泥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投入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消化,这样即可以提高污泥减量率又可使能量消耗降低。郭辛丽等和卓英莲等研究了几种不同接种比对溶胞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20%~35%接种比下的水解酸化效果最佳,时限为72h到7d不等,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也缺少对系统的持续观测。本研究扩大了接种比的范围和观测时限,且将预处理与原污泥的混合比例对污泥减量化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作为研究的重点。
1实验部分
1.1污泥来源
实验所用污泥取自长沙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污泥。长沙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处理能力为14万m3/d。污泥取回后,用筛网(I*目)过滤,去除污泥中的大颗粒物,置于4°C冰箱内保存待用。原污泥的理化性质:为7.0,SCOD为64mg/L、SS为9724 mg/L、溶解性蛋白质浓度为29 mg/L、溶解性总糖浓度为18 mg/L、氨氮(NH3-N)浓度为94 mg/L。。
1.2碱预处理
用4mol/LNaOH调节污泥ph至12.稳定5min后,用锡纸封口,常温静置12h后备用。
1.3厌氧消化
将碱处理后的污泥与原污泥按照1:4、1:3、1:2、1:1、0:1的比例混合(总体积为125mL),向其中通入N2、2~3min以驱除残留空气后,迅速加塞密封。
详情请点击下载附件:厌氧系统中碱处理对污泥减量的影响
应急演练为了验证应急预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的适应性,找出应急准备工作中可能需要改善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讯渠道、应急人员的协同性,需通过培训、( )、改进等手段得以实施
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需要完成的任务。下列选项中,属于演练准备阶段的任务是( )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是指( )
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实现“四节一环保”,其中“四节”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