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施与公用工程、绿化工程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中相互妨碍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协商,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2023-02-11
更新时间:2023-02-11 23:52:34作者:百科知识库
近年来,反硝化除磷技术已成为污水处理研究领域热点问题,反硝化除磷技术不但减少了聚磷菌胞内聚羟基烷酸(PHA)的无谓消耗、减少需氧量、降低能耗,达到了“一碳二用”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工艺中脱氮和除磷两个过程在碳源争夺问题上的矛盾,并且减少了剩余污泥排放量,在满足深度污水处理要求前提下,降低了运行费用。
污水中磷的去除是以排放剩余污泥来实现的,如果污泥龄SRT维持较短则可能导致MLSS浓度变低,无法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过高的SRT会对工艺的除磷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合理地控制SRT是污水除磷关键。泥龄不仅体现了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世代周期,而且影响污泥系统的处理效率、出水水质和产泥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污泥龄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有一定的研究,但关于污泥龄对NO2--N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机理的深入研究较少。
笔者以厌氧/缺氧SBR为研究对象,分析了SRT对NO2--N作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并探明了SRT与反硝化除磷机制的关联性,为NO2--N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技术提供参考。
1试验方法
1.1试验装置
试验采用图1所示SBR系统。两级SBR是采用有机玻璃制成,两个SBR分别单独进水,N-SBR出水中NO2--N作为电子受体投加到A2-SBR缺氧段进行反硝化吸磷。亚硝化反应器N-SBR有效容积3L,通过微氧曝气实现短程硝化,每天运行2个周期,每个周期3h;反硝化除磷反应器A2-SBR有效容积35L。以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沉降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MLSS为3000~4000mg/L,进水采用瞬时加入,通过搅拌器使泥水混合均匀,系统的进水、搅拌、曝气、加药、排水等工序均由时控器和电子阀控制。首先采用厌氧/缺氧运行模式将传统聚磷菌污泥驯化为反硝化除磷污泥,之后转入正常运行,每天运行2个周期,每个周期5.5h,日处理污水量60L,SRT为20d,每个周期运行步骤:瞬时进水、厌氧2.0h、缺氧2.5h、沉淀0.5h、排水0.5h。
图1SBR系统
1—A2SBR进水箱;2—NSBR反应器;3—电动搅拌机;4—曝气泵;5—气体流量计;6—曝气头;7—时间继电器;8—电磁阀;9—液体流量计;10—A2SBR进水管;11—A2SBR排水管;12—排泥口;13—A2SBR反应器;14—NSBR进水箱;15—NSBR出水管。
1.2试验水质
试验用水取自东北大学校园家属楼下水管道实际生活污水,污水COD140.5~248.5mg/L,NH4+-N25.3~33.2mg/L,TN26.2~34.7mg/L,TP2.8~5.6mg/L,pH7.2~7.8。
1.3分析方法
COD采用SepectroFlex6600型COD快速测定仪测定;亚硝态氮采用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TP、poly-P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采用重量法测定;pH采用pH计测定,聚-β-羟基链烷酯酸(PHB)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无排泥情况除磷效果
SRT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污水的处理效果,SRT较短将对生物除磷量产生影响,导致系统中生化反应发生变化,因而需要控制污泥龄恰当,既要保证污水除磷效果又要维持较高污泥浓度。为了大致确定系统的SRT,考察了SBR连续36d无排泥情况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而确定最佳的SRT,试验过程中保持进水磷质量浓度2.78~5.73mg/L,COD145.06~227.66mg/L,电子受体NO2--N质量浓度12~14mg/L,pH7.3~7.6,温度25℃左右,系统每天运行2个周期。
由图2可以看出,连续36d不排泥,系统仍有处理效果,没有发生出水磷浓度大于进水的情况,但除磷效果不是很稳定,除磷率在48.00%~86.75%波动。系统运行第24天之前,出水磷质量浓度均小于1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平均去除率为80.67%,系统运行到第26天后,除磷效果逐渐变差,除磷率开始下降,到第36天时,出水磷质量浓度为2.68mg/L,磷去除率为48.00%,由此可推断,在系统不排泥的情况下,仍有除磷效果,但连续运行超过24d后,除磷效果开始下降。这与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泥龄越短除磷效果越好的说法不一致,因为厌氧/缺氧条件下生长的反硝化聚磷菌DPAOs比传统聚磷菌PAO生长速率慢,所以其SRT比PAOs的长,这与石玉明等结论相同。
图2无排泥系统除磷效果
图3为系统无排泥连续运行36d情况下的脱氮及COD去除效果。
图3无排泥系统COD、NO2--N去除效果
从图3可以看出,COD的去除率在84.02%~92.71%变动,出水平均COD为22.91mg/L,不排泥连续运行对COD去除并没有太大影响。碳源是微生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在反硝化除磷系统中,乙酸作为能源吸收到胞内以PHB形式进行储存以便用于缺氧吸磷,即使在DPAOs生长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其他异养菌同样能吸收碳源作为能源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对污水中的COD仍有去除。在36d的反应过程中,NO2--N去除率为75.83%~88.75%,NO2--N平均出水质量浓度为2.01mg/L,在反硝化除磷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作为反硝化除磷反应的电子受体被去除,此外,系统中存在着传统反硝化菌同样能够发生反硝化反应,进而NO2--N得到去除。
2.2泥龄对系统运行效果影响
2.2.1泥龄对除磷的影响
在系统运行稳定的情况下,考察SRT分别为10、16、24、32d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每种条件下运行1个SRT周期,每天运行2个周期,反应过程中进水COD为180~240mg/L,TP为2.8~5.2mg/L,缺氧段滴加NO2--N质量浓度为13~15mg/L,试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为25~27℃,pH为7.5~7.7,4个SRT周期的排泥量分别为1.0、0.5、0.5、0.5L,在此期间测定脱氮除磷及COD去除效果,并且测定污泥性能指标,结果见图4。
图4不同SRT对除磷效果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系统在不同SRT条件下运行均有除磷效果,并没有出水磷浓度大于进水的情况发生,SRT=10d时,除磷率较低,TP平均去除率为60.69%,出水平均TP质量浓度为1.58mg/L,分析认为反硝化聚磷菌DPB生长速率较慢,世代周期比较长,当SRT小于其世代周期时,过早地排放剩余污泥,会使污泥中的DPB流失,DPB在微生物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减小,逐渐成为非优势菌种影响除磷效果;此外,进水有机物浓度固定,SRT较小的情况下,污泥有机负荷变大,厌氧结束后会有大量未被利用的外碳源COD进入缺氧段,传统反硝化菌及其他异养微生物吸收外碳源大量生长繁殖,从而抑制了DPB利用内碳源PHB进行反硝化吸磷。SRT提高到16d时,系统除磷效果有所提高,去除率较SRT=10d时提高了12.4%,出水平均TP质量浓度为1.18mg/L。当SRT=24d时,系统除磷效果最佳,TP平均去除率为89.66%,出水平均TP质量浓度为0.23~0.98mg/L,随着SRT的延长,在厌氧段DPB充分吸收外碳源并以PHB的形式储存于体内,使得在缺氧段没有外碳源存在时,DPB仍可利用PHB进行缺氧吸磷反应。可见,随着系统SRT变大,除磷率提高,这与传统观点认为SRT越小,除磷效果越好的观点并不一致。SRT继续提高到32d的时候,系统出水除磷效果恶化,除磷率下降到59.25%,出水平均TP质量浓度下降到0.58mg/L,其原因是随着SRT的增大,污泥浓度变大,污泥有机负荷降低,在厌氧释磷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外碳源可供吸收,造成了“无效释磷”的发生,在缺氧段没有充足的内碳源PHB可供利用,缺氧吸磷受阻。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SRT对除磷至关重要,SRT既不能过大导致系统内有机负荷变低,又不能过小致使有机负荷过高,根据除磷效果认定,本系统最佳SRT取24d。
2.2.2泥龄对碳源利用的影响
图5是系统厌氧释磷缺氧吸磷过程中碳源的利用情况。
图5不同SRT对碳源的利用
由图5可知,SRT=10d时,厌氧段系统对外碳源利用率较低,厌氧末端系统出水COD偏高,平均为73.7mg/L,随着SRT的延长,微生物吸收外碳源量增加,出水平均COD降低,SRT为16、24、32d时,系统厌氧出水平均COD分别为41.6、37.4、33.7mg/L。分析认为SRT过小时,会出现DPB随着剩余污泥排出的情况,系统内聚磷菌含量变少,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能源吸收乙酸于胞内,出水COD偏高,此外,当SRT很小时MLSS小,反应器中微生物处于营养过剩的环境中活性低;而适当延长SRT,微生物处于营养缺乏的增殖后期,其活性较强,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力、新陈代谢,需要吸收利用大量有机物,因此SRT为16、24d时,系统COD去除效果提高。SRT为10~24d时,虽然不同SRT对厌氧出水COD有影响,但缺氧出水COD并无影响,出水平均COD均低于20mg/L。SRT为10、16、24d时,厌氧末端胞内PHB含量比较相近,出水平均COD分别为90.05、84.93、86.06mg/L,SRT=32d时,厌氧末端PHB质量浓度较低,为56.45mg/L,原因是SRT较长时,污泥有机负荷偏低,胞内转化为PHB量少。随着SRT的延长,缺氧末端PHB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RT较小时,污泥有机负荷高,厌氧结束后残余的碳源进入缺氧段,异养菌优先吸收外碳源进行生化反应,反硝化聚磷菌吸收内碳源PHB进行缺氧吸磷受到抑制,因而缺氧末端PHB含量高。随着SRT的逐渐增大,污泥有机负荷变小,厌氧段外碳源被彻底吸收转化为PHB,缺氧段几乎没有残余的外碳源存在,PHB作为内碳源被聚磷菌充分吸收利用,出水PHB含量降低。当SRT延长到32d时,系统中老化死亡的微生物残骸含量过高,聚磷菌活性降低,出水COD偏高,PHB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剩余。
2.2.3泥龄对污泥浓度及除磷机制影响
表1是SRT为10、16、24、32d的生物除磷反应器在不同泥龄条件下运行过程中,污泥浓度和胞内聚合物的含量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污泥龄SRT与污泥浓度MLSS和MLVSS成正相关性,随着SRT的延长,MLSS和MLVSS逐渐上升,厌氧段MLSS由SRT为10d时的1560mg/L增加到32d时的3648mg/L。缺氧段MLVSS由SRT为10d时的1342mg/L增加到32d时的2214mg/L。厌氧段SRT的变化对PHB的合成量并无太大影响,理论上随着SRT的增大,PHB含量应该提高,但是在SRT延长的同时污泥浓度MLVSS也增大,所以单位质量污泥的PHB合成量并无明显差别,SRT为10、16、24d时,PHB含量分别为45.7、51.6、53.8mg/g;随着SRT的增大,厌氧末端系统内poly-P含量呈下降趋势,SRT越长,MLVSS越大,聚磷菌释磷越充分,厌氧末端污泥中poly-P含量越少,SRT为10、16、24、32d时,poly-P含量分别为34.7、28.9、23.1、13.1mg/g。缺氧吸磷过程中,PHB作为碳源和能源被消耗进行吸磷反应,SRT=10d时,缺氧末端系统中PHB含量较高为25.9mg/g,poly-P含量较低为48.3mg/g,分析认为厌氧段残余的外碳源进入缺氧段,微生物优先吸收外碳源,因而聚磷菌利用内碳源反硝化吸磷被抑制。SRT=24d时,观察到污泥沉降性能、镜检菌胶团状态稳定,泥水界面清晰,缺氧末端PHB含量和poly-P合成量分别为6.3、79.4mg/g,PHB消耗量越多,说明反硝化吸磷反应进行更加完全,吸磷彻底。SRT=32d时,缺氧末端聚磷菌胞内缺氧吸磷PHB消耗量小,聚磷含量降低为31.8mg/g。
3结论
(1)反硝化除磷系统连续36d不排泥,系统仍有处理效果,反硝化和COD去除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到第26天后除磷效果逐渐变差,除磷率开始下降。
(2)SRT既不能过大导致系统内有机负荷变低,又不能过小致使有机负荷过高,SRT=24d时,除磷效果最佳,TP平均去除率为89.66%,TP出水质量浓度为0.23~0.98mg/L。
(3)SRT为10~24d时,SRT与厌氧末端出水COD呈反比,而对厌氧末端PHB浓度影响不大,随着SRT的延长,缺氧末端PHB浓度呈降低的趋势,SRT=32d时,出水COD变高。
(4)SRT与污泥浓度呈正比,随着SRT的升高,厌氧末端污泥PHB含量呈升高趋势、poly-P含量呈下降趋势,缺氧末端污泥PHB含量呈下降趋势、poly-P含量呈上升趋势,SRT=24d,厌氧末端污泥PHB和poly-P含量分别为53.8、23.1mg/g;缺氧末端污泥PHB和poly-P含量分别为6.3、79.4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