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影视大海影视

奥斯卡最佳导演奉俊昊新片《编号17》票房口碑各异,是观影门槛高还是评价分化?

五年前,《寄生虫》这部非英语电影创造了历史,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也让韩国导演奉俊昊名声大噪。这五年,他一直没停歇,最近推出了第八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三部英语片——《编号17》。这部电影由华纳出品,罗伯特·帕丁森、娜奥米·阿基这些大牌明星都加盟了,上周五在中国和北美同步上映。但跟《寄生虫》那时候的风光比,《编号17》可就差远了。

虽然这是奉俊昊导演生涯里制作最大、剪辑权也完全在他手里的好莱坞大片,但现在看,评价也就一般般。烂番茄新鲜度77%,Letterboxd评分3.7/5,豆瓣7.2分,媒体和影迷都觉得“还行”;Cinemascore才B级,烂番茄“爆米花指数”73%,MTC观众均分6.1,普通观众似乎不太买账。

票房更是惨不忍睹:北美首周末才1910万美元,虽然是淡季的票房冠军,但想冲到6000万美元都难;在中国,首周末三天才958万人民币,排第十,到现在六天总票房才1100多万,2000万都悬;也就韩国人给面子,不到两周就200万人次观看了。全球来看,《编号17》预测总票房也就1.3亿到1.7亿美元。这部电影成本高达1.28亿美元,宣发还花了8000万美元,现在这个票房,华纳怕是要哭晕了。

票房为啥不行?大家看法不一,但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编号17》改编自2022年的新科幻小说《米奇7号》,在好莱坞算“原创电影”,现在IP为王,原创很难吸引观众;二是奉俊昊给这部电影加了不少他个人的风格,议题一堆,政治讽刺还特别浓,这就又提高了观影门槛。

说说《编号17》的故事吧。主角米奇·巴恩斯(罗伯特·帕丁森演)在地球上混不下去,就加入了星际殖民计划,成了“消耗体”,一次次执行危险任务,死了就被3D打印重生。有次米奇17号死里逃生回家,却发现自己被米奇18号替代了。按规定,一个人不能有多个复制体同时存在,所以米奇17和米奇18得瞒着这事儿,不然就得被消灭。

电影前半部分构建世界观和角色设定,看得还挺舒服。但米奇17遇见米奇18之后,电影的格局和节奏感就崩了。俩人性格差异太大,还有“复制体不能重复出现”的规定,电影很快就变成了“分身喜剧”,一顿撕逼。这么闹,虽然增强了滑稽效果,但复制体伦理问题就没深入探讨,像是被导演忘了。

而且,电影内容太多,形散神也散,尤其是密闭场景的室内对话戏太长,看得人又冗长又“凝滞”。到了第三幕,高潮部分节奏突然快起来了,但反派塑造太卡通化,结尾也显得“一厢情愿”。

总之,《编号17》贪多嚼不烂,最后只能到处支离散漫,到处浅尝辄止。对于奉俊昊的英语片,影迷们似乎还得再等等看。

标签: 票房  编号  电影  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