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绦虫病

更新时间:2023-02-03 07:11:39作者:百科

绦虫病

绦虫的成虫或幼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人可为某些绦虫(如牛带绦虫、膜壳绦虫等)的终寄主,亦可为某些绦虫(如棘球绦虫)的中间寄主。对猪带绦虫则既是终寄主又是中间寄主。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或肌肉等外(如曼氏裂头蚴或猪囊尾蚴寄生于皮下、肌肉)则症状可轻微,若寄生于重要脏器(如曼氏裂头蚴或猪囊尾蚴寄生于眼、脑或棘球蚴寄生于肝、肺、脑)则可致严重症状。治疗包括手术及化疗,针对绦虫种类及寄生部位而定。

病原学

绦虫背腹扁平,无体腔及消化器官,经体壁吸收营养,绝大多数雌雄同体,营寄生生活。在分类上属扁形动物门,绦虫纲。绦虫纲又分为单节亚纲及多节亚纲。单节亚纲体不分节,无明显的固着器官,寄生于鱼类。仅多节亚纲有寄生于人体的种类;多节亚纲成虫体多分节,头节具固着器官,钩胚(虫卵中孕育的第一期幼虫)具 6个钩。多节亚纲的成虫呈带状,由头节、颈和链体组成,长度自数毫米至数米。头节小,用吸盘或沟槽吸附于寄主肠壁。颈部更细更短,不分节,有很强的生长能力,能向后不断生出节片。颈后的带状部分称为链体,由数个至数千个节片组成。紧接颈部的节片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称为未成熟节片;越往后的节片越大,内部器官渐趋成熟,是为成熟节片(成节)。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均开口于生殖腔,以生殖孔与外界相通。交配受精可在同节内、同个体不同节片间或两个个体的节片间进行。链体后部的节片,子宫内充满虫卵,称为孕节(妊娠节片)。多节亚纲可分为12个目,寄生人体者属假叶目及圆叶目。假叶目的孕节一般不脱落。圆叶目的孕节以单一或多节片不断自链体脱落,新的未成熟节片不断自颈部产生。假叶目头节背腹两侧有沟槽,用作固着器官;子宫有子宫孔,开口于节片腹面,虫卵由此排出;虫卵须在水中方能发育;发育过程多需两个中间寄主,寄生人体的假叶目绦虫属裂头科,如阔节裂头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圆叶目以头节的吸盘为固着器官,无子宫孔,卵随孕节从链体脱落,与寄主粪便一同排出体外;生活史中通常需一个中间寄主,如带绦虫、膜壳绦虫。

绦虫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生活史均需1~2个中间寄主。在中间寄主体内寄生的各期总称为中绦期(或称续绦期)。假叶目的虫卵有盖,适于在水中孵化。绦虫的卵中孕育的第一期幼虫称为钩胚,具6个小钩。但以后的发育在假叶目和圆叶目很不相同,假叶目绦虫的卵自子宫孔排出,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体覆一层纤毛、具 6个钩的圆球形幼虫──钩毛蚴(钩球蚴)。钩毛蚴在水中游泳,若为第一中间寄主甲壳纲节肢动物(如剑水蚤)吞食,即在其血腔中发育为原尾蚴。原尾蚴为椭圆形,后端有小尾球,上面仍保留6个钩。若第一中间寄主为第二中间寄主(鱼、蛙或其他水生脊椎动物)所食,原尾蚴即在其体腔或肌肉内发育为裂头蚴(又称实尾蚴)。裂头蚴为带状,无尾无钩,已具成虫外形,但不分节。如第二中间寄主为终寄主(如鸟类、哺乳动物)所食,裂头蚴即在其腔内发育为成虫。若第二中间寄主为非正常寄主──动物所食,裂头蚴可进入此寄主(称转续寄主)肌肉皮下等处寄生,但不能发育为成虫。若转续寄主又为终寄主所食,裂头蚴又继续发育。圆叶目绦虫的虫卵在子宫内发育,内含钩胚。圆叶目无子宫孔,虫卵随孕节脱离链体,随寄主粪便排到外界。卵中成熟的六钩蚴在外界并不孵化,仅于被中间寄主吞食后方在其消化道中孵出,并在中间寄主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或似囊尾蚴。囊尾蚴见于带绦虫科,寄生于哺乳动物,俗称囊虫,为半透明小囊状,中充液体,如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幼虫。绦虫的幼虫尚有:

(1)棘球蚴,又称包虫,见于棘球绦虫属。单房棘球蚴形大,会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内壁生出多数头节样的原头蚴和育囊(生发囊)。多房棘球蚴仅见于多房棘球绦虫,其棘球蚴由许多小囊泡组成,呈海绵状。

(2)多头蚴,囊尾蚴的生发层生出多个头节(原头蚴)。似囊尾蚴寄生于甲壳纲、昆虫纲动物体内,形小,前端为一小囊,囊内有头节,后端为实心的尾状结构,其上仍保留来自六钩蚴的小钩,如膜壳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的孕节在寄主肠内被消化,虫卵释出,六钩蚴孵出,可钻入寄主小肠绒毛,发育为囊尾蚴,囊尾蚴又钻入回肠腔发育为成虫,生活史只需一个寄主,是唯一能在终寄主体内增殖并自身感染的绦虫。

发病和临床表现

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并从中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头节和小钩吸附于肠壁可导致肠粘膜损伤;虫体释出的代谢产物被人体吸收;以上几方面综合作用即可使人体致病。多数病例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腹部不适、腹痛、消化不良、腹泄和便秘等。绦虫幼虫的寄生常引起严重后果,若囊尾蚴和棘球蚴寄生于眼、脑、肝等重要器官,则引起严重损害及相应的临床症状。若棘球蚴破裂,囊液进入组织可诱发变态反应而致休克,甚至死亡。

诊断和治疗

对成虫寄生,主要根据从患者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妊娠节片而确诊。对组织或脏器内的幼虫寄生,可参考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也可用作辅助诊断。过去用绵马油树脂、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六烷雷琐辛等驱绦,但因毒性大,现已不用。阿的平尚有应用者。现在治疗常用槟榔、南瓜子联合疗法及灭绦灵、硫双二氯酚、甲苯咪唑、吡喹酮等驱虫药。灭绦灵对带绦虫、膜壳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甚有效,副作用小。为防脑内囊尾蚴死亡后引起过敏反应,可加用皮质激素。驱绦虫药多在小肠中与绦虫接触,麻痹或破坏虫体,服药前夜最好禁食或少食,次晨空腹服药。服药24小时后留大便,检查头节以确定疗效。吡喹酮对囊尾蚴有效,也能杀死包虫囊肿的原头节。3个月内粪便检查阴性,可谓奏效。对适于手术治疗的病人也可以摘除虫体或切除致病的器官和组织。

预防

(1)普查普治,及时治疗患者,以消灭传染源。

(2)注意个人卫生,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鱼类。不饮生水以防感染。

(3)加强肉类检查,严禁出售含有囊尾蚴的猪、牛肉。

(4)搞好环境卫生,改进猪的建圈饲养方法及防鼠、灭鼠。

参考文章

  • 治节片戴文绦虫病鸡
  • 夏季鸡绦虫病咋防治鸡
  • 猪绦虫病和吸虫病的防治猪
  • 鬲湖地区养殖鱼类绦虫病的防治水产/渔业
  • 蛋鸡绦虫病的诊断措施鸡
  • 鸡绦虫病防治鸡
  • 如何诊断牛绦虫病?牛
  • 产蛋鸡绦虫病的诊治鸡
  • 猪伪裸头绦虫病防治猪
  • 绦虫病羔羊确诊和驱虫方法羊
本文标签:绦虫病  taochongbing  
上一篇:布赖特 R.
下一篇: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