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

更新时间:2023-03-21 23:56:26作者:百科

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

某一昆虫品系对某种毒物剂量具有的大于同一种类正常群体内绝大多数个体的忍受能力。

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现家蝇对 DDT有较高的抗性以来,陆续不断地又发现了许多具有抗性的虫种,到1980年为止,具有抗性的害虫已达428种。此外还发现其他生物(包括螨、有害杂草、植物病原体、线虫、鼠类、鱼以及某些害虫的天敌等)对农药也能产生抗性。

昆虫抗性的产生是大面积连续使用一种或一类药剂造成的。在连年大量使用一种药剂以后,耐药力弱的昆虫被淘汰了,强的存活下来而得到繁殖。药剂的用量逐年增加,昆虫的抗药能力也逐年增大,这就产生了抗性。昆虫的抗性机理,虽然还不很清楚,但可以看到下述几点:

(1)昆虫的抗性是可以遗传的。在正常昆虫群体中有极少数个体的机体内含有对某种药剂的抗性基因 (R)。使用药剂后,没有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杀死了,含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存活并且繁衍起来。因此,药剂主要起了选择作用,这是所谓前期适应学说。

然而昆虫抗性遗传是很复杂的问题,除果蝇和家蝇外,对其他昆虫还研究得很少。目前认为抗性遗传大多数是多基因的。例如,家蝇细胞内有5对染色体,已知对DDT抗性的有关基因是:控制DDT脱氯化氢酶的基因在第二号染色体上;控制抗击倒的基因和控制抗穿透的基因在第三号染色体上;控制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基因在第五号染色体上。业已发现对 DDT抗性很强的家蝇同这些基因都有关系。

(2)抗性基因的发展促使昆虫生理、生化机制发生改变。昆虫生理、生化机制的改变是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因为任何动物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酶的作用从食物中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解毒酶的作用,将食物中脂溶性强的有害物质转变为水溶性强的无毒物质排出体外,以避免因为有害物质的累积而中毒。这种自存、自卫的生理、生化作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绝大多数昆虫以取食植物为主,除了从植物中吸取营养外,也要通过解毒酶作用将植物体内的少量生物碱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一般昆虫体内都存在一些解毒酶,大多数农药是脂溶性物质,可以被一些解毒酶转变为水溶性物质。因此,一般昆虫对农药都有不同程度的解毒能力。大量使用药剂以后,在昆虫群体中含解毒酶较多的个体增加了,因而产生抗性。另外,昆虫闭合气孔以阻止药剂成分进入体内,药剂对昆虫体壁穿透性和神经敏感性降低以及乙酰胆碱酯酶变性等也能增强对药剂的抗性。有些解毒酶(尤其是混合功能氧化酶)是非专一性的,能够分解多种农药。因此,某种昆虫一旦对某种农药发生抗性,就有可能引起对尚未使用过的多种农药的抗性,这就是所谓交互抗性。

(3)从生物学的特点来看,一般抗性品系的昆虫常有产孵量少、成活率低和生活史长等特点。在药剂停止使用后,没有抗性基因的个体繁殖得快,整个昆虫群体内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减少,抗性就较快地下降。

防治具有抗性的害虫的主要原则是综合治理,尽可能地减少农药用量,改进施药方法,避免杀伤天敌,并选择几种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轮换或交替使用,以降低昆虫抗性或延缓昆虫抗性的发展。

本文标签: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