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犯罪

更新时间:2023-02-02 20:57:26作者:百科

犯罪

一种违反法律的越轨行为。与其他越轨行为相比,犯罪有如下3个特征:

(1)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触犯了法律;

(3)必须受到惩罚。

犯罪的类型

西方社会学将犯罪主要归结为如下类型:

(1)常规犯罪。指诸如谋杀、强奸、抢劫、暴力攻击等常见的侵犯人身与财产的严重犯罪。

(2)白领犯罪。指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进行贪污、欺诈等经济犯罪。

(3)有组织的犯罪。诸如开赌场、开妓院、贩毒品等较大规模的、以提供某种“服务”为伪装的犯罪。这类犯罪的对象不是以受到侵犯或损害为特征,社会学家称之为“无受害者犯罪”。

(4)政治犯罪。指谋反、暴动、行刺领导人等与国家政权相关的犯罪。

(5)青少年犯罪,即未成年人的犯罪。在中国现阶段,犯罪大致可分为:

(1)反革命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7)妨害婚姻家庭罪;

(8)渎职罪。

犯罪原因

人们曾从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对犯罪原因加以探讨,并作出种种解释。人们对生理因素与犯罪的关系虽然作了许多研究,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因素被证明是犯罪的根本原因。在心理学方面,奥地利精神病学家S.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犯罪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他认为,犯罪是受挫者爆发出来的侵犯行为。有的学者用标定理论来解释犯罪现象,认为犯罪就是被社会贴上此种标签的行为。社会学通常从社会环境方面寻找犯罪的原因。如法国社会学家É.迪尔凯姆用社会变迁中的“失范”解释犯罪;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用追求目标过高和机会、手段过少来解释犯罪;还有一些学者用亚文化解释犯罪,认为犯罪者多有长期接触“犯罪亚文化”的经历。

犯罪的预防与治理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犯罪的预防与治理,其措施包括立法、改革教育、完善社会保障系统、设立专门研究机构以及对青少年罪犯采取特殊司法程序等。中国不少社会学者提出应对犯罪加以综合治理,即将全社会力量动员、组织起来,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和行政等有效手段,打击犯罪,改造罪犯,挽救失足者,消除犯罪原因,预防和减少犯罪。

参考文章

  • 青年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实质意义的是()生活安全
  • 属于“套路贷”的犯罪手法与步骤的是()生活安全
  • 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活安全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的一大根源,就是大量银行卡、电话卡被骗子购买后,用于实施诈骗犯罪。()生活安全
  • 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活安全
  •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生活安全
  • 被性骚扰应该及时报警,忍气吞声只能让犯罪分子更嚣张。()生活安全
  • 某学生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检察院的,称其涉嫌洗钱活动,要求接受调查。该学生当即否认自己犯罪,对方表示公安机关已经对他进行通缉,并告诉他可在网上查到通缉令。学生按照对方给的网址查询,果然看到了自己被通缉的信息。对此,正确的做法是()生活安全
  • 犯罪嫌疑人以邮局、法院等为名,称有法院传票给被害人,传票理由为信用卡欠费,再将电话转至所谓的“公安局”,称被害人信息被盗用,帐户涉嫌洗黑钱,最后诱使被害人将钱转入“安全帐户”。这属于()生活安全
  • 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生活安全
本文标签:犯罪  fanzui  
上一篇:图书馆
下一篇:梁发(1789~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