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乒乓球

更新时间:2023-02-02 20:09:49作者:百科

乒乓球

由两名或两对选手,用球拍在中隔一网的球台两端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乒乓球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乒乓球竞赛项目,分为团体赛和单项比赛两大类。团体赛有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两项(见乒乓球团体赛)。 单项比赛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见乒乓球双打)5项。

发展概况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它是从网球运动派生出来的。19世纪后期,英国有些大学生从网球运动中得到启示,在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以书作球网,用羊皮纸贴面作拍子,用橡胶或软木作球,在餐桌上打来打去。球台大小和球网高低都没有统一规定。每局记分,以10分、20分或50分为一局,还有以 100分为一局的。发球的方法也没有什么限制,既可将球先击到本方台面后再落到对方台面,也可将球直接发到对方台面。总之,这项运动当时既无统一的名称,也无统一的规则,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流行于欧洲。到了1890年左右,英格兰著名的越野跑运动员J.吉布从美国带了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回英国,由于这种球打在当时使用的犊皮纸贴面的空心球拍或木制的球拍上发出“乒乓”之声,随后就有人将这项运动称之为“乒乓球”(图1)。

图1 19世纪欧洲的乒乓游戏

1902年在英国游学的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坪井玄道,将乒乓球的整套用具带回日本。1905~1910年前后,乒乓球活动又传入中欧的维也纳、布达佩斯,以后逐渐扩展到北非的埃及等地。在这一时期,乒乓球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游戏阶段。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诞生

20世纪初,正当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各地逐渐开展起来的时候,由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顿了一个时期。1918年后,随着大战的结束,欧洲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乒乓球协会,乒乓球的竞赛活动也在各国之间日益增多。为了便于交流经验和促进乒乓球技术的提高,人们希望建立一个国际性的组织。1926年1月,在柏林举行的国际乒乓球邀请赛期间,由德国的G.勒曼博士倡议,在柏林网球俱乐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当时参加的有英国、德国、匈牙利、瑞典等国的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临时国际乒联,并委托英国乒协举办第 1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

1926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 1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召开了第 1次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正式成立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决议和国际乒联的章程,讨论了乒乓球规则,推选英国乒协的负责人I.蒙塔古为国际乒联的第1任主席。

参加第1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的国家有德国、匈牙利、威尔士、英格兰、奥地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和丹麦。由于印度是亚洲国家,提出更改名称,国际乒联决定把第1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改为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只举行了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等5个项目的正式比赛。第2届增加了女子双打,第8届增加了女子团体。此后,每届锦标赛都举行上述7个正式项目的比赛。此外,还设有男、女单打安慰赛和元老杯赛。但这3个非正式比赛的项目须由举办协会提出申请,经国际乒联批准后,方能组织进行。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自1926年以后每年举行1次,1940 ~1946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1957年以后,改为每两年举行1次,至1981年共举行36届。

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期(1926~1951)

1926~1951年,国际乒联共举办了1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除第13届在非洲的埃及举行外,其余17届比赛均在欧洲国家举行。参加比赛的选手,欧洲最多,各届锦标获得者,也以欧洲为最多。总计18届锦标赛,共有117项次冠军(第11届女子单打未能确定冠军),除由美国选手夺得8项次外,欧洲选手取得了其余的109项次的世界冠军。其中匈牙利队获得57.5项次,捷克斯洛伐克队获得25.5项次,英格兰队获得10项次,奥地利队获得 5项次,罗马尼亚队获得4.5项次,德国队获得4项次,波兰队获得1.5项次,苏格兰队获得1项次。欧洲国家获得的冠军占总项次的93.1%。在这一时期,欧洲在世界乒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图2)。

图2 5次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打冠军的匈牙利选手巴纳

在乒乓球的技术发展上,这个时期由于胶皮颗粒球拍出现有利于增大球的旋转,加上当时的球网较高(17厘米),球台较窄(宽 146.4厘米),球体较软,有利于促进削球技术的发展,从而改变了木拍时代的单调打法。当时匈牙利选手较充分地利用了这些条件,有效地发挥了本身的技术水平和工具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第1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前,由于没有时间限制,比赛往往拖得很长。以第10届锦标赛为例:1分球,最长的时间用了2小时20分钟;一场男子单打,最长的时间用了7小时30分钟。这种“马拉松”式的比赛,使观众失去了兴趣。为此,第11届锦标赛之后,国际乒联对规则作了重要的修改,把球台放宽到152.5厘米,把球网降低到 15.25厘米,比赛改用硬球,限定了比赛的时间。这些改变为攻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此削攻结合的打法逐渐发展起来,而且还出现了一些以攻为主的新打法。但由于时间短,攻球技术一时还难以达到足以对付削球的程度,因此,这一阶段以削为主的打法占据了世界乒坛的主导地位。

日本队称雄于世界乒坛时期(1952~1959)

日本乒协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但直至1952年才第1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日本选手采用了直拍长抽的进攻型打法,并成功地运用了海绵贴面的球拍,在孟买举行的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打败了欧洲横拍以削为主的选手,夺得了女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4项冠军,从而开创了直拍与横拍、进攻与防守相互对抗的新局面。

当时日本选手使用的海绵球拍击球速度快,声音小,大多数的对手都很不适应,于是引起了一场关于能否使用海绵球拍的国际争论。直至1959年国际乒联才规定,球拍海绵上必须覆盖正胶粒胶皮或反胶粒胶皮,而海绵和胶皮的总厚度不得超过 4毫米,其中胶皮的厚度不得超过 2毫米。由于球拍的革新,提高了击球的速度和旋转,促进了乒乓球运动技术的迅速发展。

1952~1959年,日本选手蝉联5届男子团体冠军(第21~25届)、5届男子单打冠军(第19届、第21~24届)、3届女子单打冠军(第23~25届)。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除男子单打外,日本选手取得了6个项目的冠军。在这8年中,共举行了7届锦标赛,总计49项次冠军,日本就获得了24项次,几乎占了一半。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开始转到了亚洲(图3)。

图3 日本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荻村伊智朗 图4 中国队1961年获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

>

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崛起(1961~1965)

中国于1952年加入国际乒联,1953年第 1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20届),当时男队被评为一级第10名,女队被评为二级第3名。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959年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第 1个男子单打冠军。从1961~1965年,中国选手创造了“快、准、狠、变”的近台快攻打法和以“稳、低、转、攻”为技术风格的削球类打法。在这5年间举行的3届锦标赛中,中国选手共获得21项次冠军中的11项次, 占一半以上(图4)。

1960年初,日本选手研究和创造了弧圈球技术,利用强烈的上旋冲力来迫使对手离台后退和失误,从而夺取比赛的主动权。由于弧圈球技术当时刚刚处于萌芽阶段,面对中国选手的快速进攻和积极防守打法,并没有取得优势,但日本选手以弧圈球对付欧洲选手,则取得很好的成绩。弧圈球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兴与欧、亚的争夺(1971~1979)

欧洲选手50年代负于日本,60年代败于中国,经过长期的摸索,吸取了日本弧圈球和中国快攻的长处,创造了快攻结合弧圈球和弧圈球结合快攻的新型打法。从1971年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先是瑞典选手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紧接着他们在第32届世界锦标赛中,又为欧洲夺回了失去 20年之久的男子团体赛冠军。 以后,匈牙利、南斯拉夫和法国选手分别夺得了男子团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和混合双打冠军,这就使乒乓球运动又由60年代中国与日本之间对抗的局面,转到了亚洲与欧洲、速度与旋转、 旋转与旋转相互对抗的新局面(图5)。

图5 第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匈牙利选手约尼尔

欧洲乒乓球运动技术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乒乓球运动在中国

大约在1904年间,上海有一个叫王道平的人,他是四马路(即今福州路)一间文具店的经理,从日本买了10套乒乓球器材(包括球台、球网、球及有洞眼的球拍)带回上海,他为了推销这些器材,介绍了在日本看到的打乒乓球的情况,并亲自作了表演。从此中国就开始有了乒乓球活动。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童子部设置了乒乓球房,配备了 9张球台,使部分学生开始参加乒乓球活动,随后这项运动就逐渐在京、津、沪、穗等几个大城市开展起来。1925年,在上海举行了中华队与旅华日侨队之间的秋山杯比赛。1927年中华队曾赴日本进行访问比赛,同年在上海举行的第 8届远东运动会上,举行了表演赛。1930年中华队参加了第9 届远东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当时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只限于在几个大城市的上层社会中少数人参加,技术水平很低,对外比赛负多胜少。1935年举办的所谓全国比赛,实际上也只有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南京、青岛、香港、澳门等几个队参加。当时,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曾电邀中国加入国际乒联,参加第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但因缺乏经费,未能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乒乓球运动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1952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第1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有 6个行政区和铁路系统的62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从1956年起定期每年举行1次全国比赛。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为中国获得第1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图6),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国举行,更掀起了全国性的乒乓球热潮 (图7)。随着中国选手在几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的胜利,鼓舞了更多的人参加这项活动。

图6 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1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图7 小学校园里的乒乓球赛 图8 丘钟惠为中国夺得第1个乒乓球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中国乒乓球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技术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继容国团夺得世界冠军之后,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队又以自己独特的近台快攻,加上多种打法,取得了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3项冠军(图8)。在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男队又一次获得了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3项冠军。中国乒乓球女队经过认真总结,学习男队先进经验,改革训练,大胆地起用新生力量,终于在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第1次夺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双打冠军,中国男队也夺得了第28届的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冠军。

中国乒乓球队自1959~1981年,共参加了1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总计获得35.5项次的冠军,31项次的亚军和50项次的第3名。在1971~1981年间参加第31~36届世界锦标赛中,夺取了50%以上的冠军,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见彩图)

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容国团 参加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的各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故宫前留影 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郭跃华 中国乒乓球队在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7个比赛项目的全部冠军奖杯 庄则栋在男子单打比赛中 林慧卿、郑敏之在女子双打比赛中 李富荣在男子单打比赛中 参加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运动员胜利归来 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各国乒乓球运动员游览长城 丘钟惠(左一)、李赫男(右三)在松崎君代中作客

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中国乒乓球队在攀登世界乒乓球技术高峰的征途中,涌现出大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乒乓球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提高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而付出巨大努力的著名运动员有姜永宁、王传耀、傅其芳、孙梅英(女)、叶佩琼(女)等。

到了60年代,在攀登世界乒乓球技术高峰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运动员有:

容国团

(见容国团)

庄则栋

(见庄则栋)

丘钟惠

(见丘钟惠)

徐寅生(1938~ )

1961年、1963年、1965年参加第26、27、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男子单打第3名,在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男子双打(与庄则栋配对)冠军。

李富荣(1942~ )

1961年、1963年、1965年参加第26、27、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曾3次获得世界男子单打亚军;1次混合双打(与韩玉珍配对)亚军;3次男子双打(与庄则栋、王家声配对)第 3名。

张燮林(1940~ )

1963年、1965年参加第27、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获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第26、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第 3名;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双打(与王志良配对)冠军;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混合双打(与林慧卿配对)冠军。

林慧卿(1941~ )

1965年参加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获女子双打(与郑敏之配对)冠军和女子单打、混合双打(与张燮林配对)亚军。1971年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与郑敏之配对)和混合双打(与张燮林配对) 3项冠军。

郑敏之(1945~ )

1965年参加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获女子双打(与林慧卿配对)冠军;1971年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女子双打(与林慧卿配对)冠军和女子单打亚军。

进入70年代以后,为保持和巩固中国在世界乒坛的领先地位而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运动员有:

梁戈亮(1950~ )

1971年、1975年、1977年参加第31、33、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1973年在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混合双打(与李莉配对)冠军;1977年在第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男子双打(与李振恃配对)冠军;1979年在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混合双打(与葛新爱配对)冠军。

李景光(1947~ )

1971年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

郗恩庭(1946~ )

1971年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1973年参加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

许绍发(1945~ )

1973年、1975年参加第32、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第32届获亚军)的主力队员。

李振恃(1950~ )

1975年、1977年参加第33、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并在第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男子双打(与梁戈亮配对)冠军;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男子双打(与蔡振华配对)冠军。

郭跃华(1956~ )

1977年、1981年参加第34、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1980年参加第 1届世界杯乒乓球比赛获男子单打冠军;1981年在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男子单打冠军。

黄亮(1954~ )

1977年参加第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队的主力队员。

胡玉兰(1945~ )

1973年参加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女子单打冠军。

葛新爱(1953~ )

1975年、1977年、1979年参加第33、34、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在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与梁戈亮配对)两项冠军。

张立(1951~ )

1975年、1977年参加第33、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在1979年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女子双打(与张德英配对)冠军。

张德英(1953~ )

1979年、1981年参加第35、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在第35、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两次获得女子双打(分别与张立、曹燕华配对)冠军。

在80年代初,为中国乒乓球运动作出重大贡献的年轻运动员有:

蔡振华(1962~ )

1981年参加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获男子双打(与李振恃配对)冠军。

谢赛克(1962~ )

1981年参加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获混合双打(与黄俊群配对)冠军。

施之皓(1960~ )

1981年参加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

王会元(1960~ )

1981年参加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成员。

童玲(1962~ )

1981年参加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成员,并获该届女子单打冠军。

曹燕华(1962~ )

1979年、1981年参加第35、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成员,并获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双打(与张德英配对)冠军。

齐宝香(1961~ )

1981年参加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

图 图 图 图 图

参考文章

  • 1959年4月5日,中国运动员()荣获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党建知识
  • 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几乎成为了共识,但医学家们注意到,有些化学物质也有降低老年痴呆的效果。研究人员选知识题库
  • 乒乓球的基本规则素材
  • 乒乓球运动的由来体育博览
  • 乒乓球板的材料结构如何?生活知识
  • 乒乓球拍如何分类?生活知识
  • 打乒乓球,我的运动养生法保健养生
本文标签:乒乓球  pingpangqiu  
上一篇:瓷版
下一篇:构思与构图